释义 |
法律分析: 职务犯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从事贪污、受贿、挪用公款、滥用职权等违法犯罪活动。经济损失是职务犯罪的一种重要后果,对于被害人来说,如何证明经济损失成为了关键问题。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职务犯罪造成的经济损失应当由犯罪人承担民事责任。如果经济损失发生在跨国情境下,那么证明经济损失的数量和性质将需要涉及到多方面的合作。 在刑事诉讼中,需要证明职务犯罪的成立和量刑时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而在民事诉讼中,被害人需要证明其遭受了经济损失和损失的数额。这些证明需要跨越国境,需要与其他国家进行合作和沟通。 因此,跨国合作是必要的。在跨国合作中,可以通过国际司法协助、调查和证人出庭等方式,获取证明经济损失的证据,以便在法庭上证明经济损失的数量和性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二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贪污、受贿、挪用公款、滥用职权,分别构成贪污罪、受贿罪、挪用公款罪、滥用职权罪。 《民法典》第十条: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一经取得,民事主体有权行使,也有义务履行。 《民法典》第一百一十一条:因不法行为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