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劳动合同法离职前福利是否会发放? |
释义 | 劳动合同法离职前福利和绩效奖金发放的问题取决于合同约定和法律规定。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和第三十六条的规定,劳动者可以提前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合同,或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解除合同。离职前福利和绩效奖金的发放需根据合同约定,如果合同中没有约定,则不必发放。此外,劳动者违反合同约定造成损失,用人单位有权追究其法律责任,但需提供相应证据。 法律分析 一、劳动合同法离职前福利是否会发放? 是否会发放就要看之前是否有约定,如果没有那么这个福利是不可以进行要的;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同时,第三十六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为此,在劳动合同到期前,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可以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试用期员工提前3日通知(正式员工提前30日书面通知)即可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包括办理辞职手续) 二、员工离职绩效奖金是否需要发放? 是否需要发放要看绩效是否是在劳动合同中约定的,如果不是,那属于奖励性质,不需要发放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七条劳动合同的内容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 (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二)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 (三)劳动合同期限; (四)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五)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六)劳动报酬; (七)社会保险; (八)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 (九)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劳动合同除前款规定的必备条款外,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约定试用期、培训、保守秘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项。 二、劳动合同法关于员工自动离职的工资规定 《劳动合同法》第九十条规定,劳动者违反本法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劳动合同约定的保密义务或者竞业限制,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目前广东省的内部仲裁规定,员工不辞而别造成损失,用人单位必须承担举证责任)。故对不辞而别的员工,用人单位有权追究其法律责任,但前提是要有员工造成损失的证据。 结语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离职前福利的发放是否需要遵循之前的约定。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和第三十六条的规定,劳动者可以提前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或者双方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至于员工离职绩效奖金的发放,是否需要发放要看绩效是否在劳动合同中约定,如果不是,则属于奖励性质,不需要发放。对于员工自动离职造成损失的情况,用人单位有权追究其法律责任,但需要有员工造成损失的证据。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八章 职业培训 第六十八条 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业培训制度,按照国家规定提取和使用职业培训经费,根据本单位实际,有计划地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培训。 从事技术工种的劳动者,上岗前必须经过培训。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四章 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第四十六条 【经济补偿】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一)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 (三)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四)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五)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一项规定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六)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四项、第五项规定终止劳动合同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四章 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第四十四条 【劳动合同的终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终止: (一)劳动合同期满的; (二)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 (三)劳动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踪的; (四)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的; (五)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