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庭外调解申请流程:被诉方如何操作? |
释义 | 庭外和解是民事诉讼中解决纠纷的一种方法。原告在起诉后,与被告达成一致,可以向法院申请撤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五条,法院将裁定是否准许撤诉。除了庭外和解,民事诉讼还可以在开庭前和开庭期间进行调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三条和第一百三十三条,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在事实清楚的基础上进行调解,或者将案件转入督促程序。 法律分析 庭外和解的方法是: 原告在起诉后,又和被告达成了一致的共识,这时可以由原告到人民法院申请撤诉,经人民法院同意后,可以撤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五条: 宣判前,原告申请撤诉的,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裁定。 人民法院裁定不准许撤诉的,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缺席判决。 民事诉讼除了庭外和解,在开庭前和开庭期间都可以进行调解。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三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在事实清楚的基础上,分清是非,进行调解。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人民法院对受理的案件,分别情形,予以处理: (一)当事人没有争议,符合督促程序规定条件的,可以转入督促程序; (二)开庭前可以调解的,采取调解方式及时解决纠纷; 拓展延伸 庭外调解申请流程:被诉方的权益保障与法律义务 在庭外调解申请流程中,被诉方有着重要的权益保障与法律义务。首先,被诉方有权获得公正、公平的调解环境,确保自身合法权益得到充分尊重和保护。其次,被诉方有义务积极参与调解,提供相关证据和信息,协助调解达成公平合理的解决方案。此外,被诉方还应当遵守调解协议,履行相关义务,以维护调解结果的有效性和可执行性。庭外调解申请流程中,被诉方的权益保障与法律义务相辅相成,旨在实现公正、高效的纠纷解决,维护社会稳定和法治秩序。 结语 庭外和解是一种解决纠纷的方法,原告和被告在起诉后达成一致共识,原告可以向法院申请撤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五条,人民法院将根据原告的申请裁定是否准许撤诉。庭外和解除了庭审外,还可以在开庭前和开庭期间进行调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三条和第一百三十三条,人民法院将根据当事人自愿、事实清楚的原则进行调解,以解决纠纷。在庭外调解申请流程中,被诉方的权益保障与法律义务相辅相成,旨在实现公正、高效的纠纷解决,维护社会稳定和法治秩序。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第四章 调解程序 第二十四条 当事人在人民调解活动中履行下列义务: (一)如实陈述纠纷事实; (二)遵守调解现场秩序,尊重人民调解员; (三)尊重对方当事人行使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第二章 人民调解委员会 第十一条 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建立健全各项调解工作制度,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第五章 调解协议 第三十三条 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调解协议后,双方当事人认为有必要的,可以自调解协议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内共同向人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对调解协议进行审查,依法确认调解协议的效力。 人民法院依法确认调解协议有效,一方当事人拒绝履行或者未全部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人民法院依法确认调解协议无效的,当事人可以通过人民调解方式变更原调解协议或者达成新的调解协议,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