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农村宅基地的继承规则是什么? |
释义 | 宅基地子女不能继承,只能继承所建房屋。迁出本村的子女不享有宅基地,父母去世后宅基地归集体,但房屋可继承。迁出农村的子女应归还宅基地使用权,但房屋是私有财产可继续使用。处理房产可折价给土地所有者、出售给本村其他居民或出租并交纳土地使用费。 法律分析 宅基地子女是不能继承的,子女只能继承宅基地上所建成的房屋。 1、宅基地只能由本村居民享有。子女户口已经迁出的,不再享有本村宅基地。 2、子女户口迁出的,农村父母去世后,父母所享有的宅基地由村集体收回。如果宅基地上有房屋的,不论子女户口是否在本村内,房屋均可以由子女依法继承。在房屋存续期限内,房屋占有范围内的宅基地可以继续使用至房屋消灭时止。 子女原是农村居民,参加工作后转为城镇居民的,其农村父母去世后宅基地使用权应当交还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房屋还存在的,其房屋是个人的私有财产,宅基地允许房屋继承人继续使用。如继承人要求处理房产,可以采取以下做法: 1、将房屋折价给土地所有者。 2、将房屋出售给需要用地建房或没有达到宅基地使用面积的本村其他居民,并到县级土地管理部门办理土地使用权属变更手续。 3、允许依法将房屋出租,按规定交纳土地使用费。 拓展延伸 农村宅基地的继承规则对农民家庭财产传承起到重要作用 农村宅基地的继承规则在农民家庭财产传承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农村宅基地的继承一般遵循以下原则:首先,宅基地的继承权优先归属于合法继承人,通常是配偶、子女等直系亲属。其次,继承人的资格通常与农村户籍、婚姻状况、子女数量等因素有关。此外,一些地方性规定还可能涉及到宅基地的分割、共有、抵押等具体继承细则。农村宅基地的继承规则的健全与完善,有助于保障农民家庭财产的传承稳定,维护家庭成员的权益,促进农村社会的稳定发展。因此,了解和遵守农村宅基地的继承规则对农民家庭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 农村宅基地的继承规则对农民家庭财产传承至关重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继承权优先归属于合法继承人,通常是配偶、子女等直系亲属。然而,子女只能继承宅基地上的房屋,而非宅基地本身。若子女户口迁出,宅基地将由村集体收回,但房屋可以依法继承。对于转为城镇居民的子女,宅基地使用权应交还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但房屋可继续使用或通过折价、出售或出租等方式处理。了解和遵守农村宅基地继承规则对于保障农民家庭财产传承、维护权益以及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条 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 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 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 一切使用土地的组织和个人必须合理地利用土地。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