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农村五保是指什么 |
释义 | 农村五保是中国农村的一种社会救助制度,是对农村特困人员的一种保障措施。 具体来讲,农村五保是指对年老体弱、没有劳动力或劳动力丧失、没有生活来源、无法承担生活费用的农村老年人、残疾人、独居儿童等农村特困人员,由国家或者地方政府提供生活补助、医疗救助、护理照料、安葬等保障措施的一项政策。 保障措施包括: 1、生活补助:为符合五保条件的农村特困人员提供生活费用,确保其基本生活需求; 2、医疗救助:提供医疗救助,包括门诊、住院、手术等治疗费用; 3、护理照料:为五保对象提供护理照料,如生活起居照顾、疾病护理等; 4、安葬保障:提供基本的丧葬费用,保障五保对象的安葬; 5、其他特殊救助:对于生活特别困难的五保对象,可以提供一些其他特殊救助,如暖房补贴、过冬物资等。 农村五保的申请流程如下: 1、申请人提交申请材料:农村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等社会群体可以向当地的民政部门递交申请书和相关证明材料,包括身份证明、医疗证明、收入证明、财产证明等材料; 2、鉴定评估:民政部门会安排专业人员对申请人进行身体、经济、生活状况等方面的鉴定评估,以确定是否符合五保申请条件; 3、审核批准:经过评估后,民政部门会对符合条件的申请人进行审核,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将被批准享受五保待遇; 4、发放救助金:民政部门将根据申请人的具体情况,向其提供每月一定的救助金或者其他救助措施,如物资救助、医疗救助等。 综上所述,农村五保制度是中国农村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保障农村特困人员的基本生活需求,缓解农村贫困问题。 【法律依据】: 《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第九条 农村五保供养包括下列供养内容: (一)供给粮油、副食品和生活用燃料; (二)供给服装、被褥等生活用品和零用钱; (三)提供符合基本居住条件的住房; (四)提供疾病治疗,对生活不能自理的给予照料; (五)妥善办理丧葬事宜。 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未满16周岁或者已满16周岁仍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应当保障他们依法接受义务教育所需费用。 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疾病治疗,应当与当地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相衔接。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