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知识产权侵权诉讼时效的规定 |
释义 | 侵权责任的诉讼时效为三年,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受损之日起计算。诉讼时效可被中断,包括履行请求、同意履行义务、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等情形。《民法典》对特定情况下的诉讼时效也有规定,如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对法定代理人的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等。人民法院不得主动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法律分析 一、侵权责任的诉讼时效是如何规定的 侵权责任的诉讼时效规定为三年。诉讼时效规定在《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二、诉讼时效中断的情形有哪些 诉讼时效中断的情形有:《民法典》第一百九十五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诉讼时效中断: (一)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 (二)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 (三)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 (四)与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 三、诉讼时效的相关法律规定是什么 《民法典》第一百九十条【对法定代理人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对其法定代理人的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自该法定代理终止之日起计算。 第一百九十一条【受性侵未成年人赔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自受害人年满十八周岁之日起计算。 第一百九十二条【诉讼时效期间届满的法律效果】诉讼时效期间届满的,义务人可以提出不履行义务的抗辩。 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后,义务人同意履行的,不得以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为由抗辩;义务人已经自愿履行的,不得请求返还。 第一百九十三条【诉讼时效援引】人民法院不得主动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结语 侵权责任的诉讼时效规定为三年,根据《民法典》第188条规定。诉讼时效期间从权利受损害或应知道受损害之日起计算。中断诉讼时效的情形包括履行请求、同意履行义务、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等,《民法典》第195条规定。对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请求权,诉讼时效期间从法定代理终止之日起计算,根据《民法典》第190条。受性侵未成年人的损害赔偿请求权,诉讼时效期间从受害人年满18周岁之日起计算,根据《民法典》第191条。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后,义务人可提出不履行义务的抗辩,但已同意履行或自愿履行的除外,《民法典》第192条规定。人民法院不得主动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民法典》第193条规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九十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九十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九十二条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九十三条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