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涉嫌刑事案件是否会被拘留?
释义
    刑事拘留是刑事案件处理的开始,最长期限为14天,对于重大嫌疑分子可延长至37天,随后可能变为逮捕和长时间羁押,直到法院判决生效。拘留期内根据案件情况决定逮捕、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继续侦查或撤销案件。
    法律分析
    刑事拘留最长期限,一般的刑事案件刑事拘留的最长期限是14天,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的最长拘留期限为37天。不过,拘留只是刑事案件处理的开始,37天内会变为逮捕,然后就是长时间的羁押,直到法院判决生效为止。时间通常半年到一年之间。当然,也有可能变为取保候审。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犯罪嫌疑人审查后,根据案件情况报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分别作出处理。具体案件情况包括以下三点1.对需要逮捕的,在拘留期限内依法办理提请批准逮捕手续;
    2、对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但不需要逮捕的,而办理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手续,直接向院移送起诉;
    3、在拘留期限内未能查明犯罪事实的,办理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手续,继续侦查;
    4、具有刑事诉讼法第5条规定情形之一的,撤销案件。
    拓展延伸
    涉嫌刑事案件的拘留条件及程序解析
    涉嫌刑事案件的拘留条件及程序解析是一个涉及刑事司法实践的重要问题。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拘留是指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采取的一种强制措施。拘留的条件包括:犯罪嫌疑人涉嫌犯罪事实确凿,有逃避追诉、毁灭证据、串供等行为的危险;对于涉及重大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有重大社会危险性的情况,可以拘留。拘留程序包括:公安机关依法决定拘留,拘留决定书的发出,拘留期限的确定等。在拘留期间,犯罪嫌疑人享有一定的权利,如知情权、辩护权等。拘留是一项严肃的法律措施,必须依法适用,确保公正和合法性。
    结语
    刑事拘留是刑事案件处理的起点,其最长期限一般为14天,而对于重大嫌疑分子可能延长至37天。然而,拘留只是开始,随后可能变为逮捕和长时间的羁押,直到法院判决生效。具体处理方式包括逮捕、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根据案件情况而定。拘留是一项严肃的法律措施,必须依法适用,确保公正和合法性。刑事拘留条件及程序的解析是刑事司法实践中的重要问题,需要确保犯罪嫌疑人的权利得到保障。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八十条逮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必须经过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人民法院决定,由公安机关执行。
    第八十一条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尚不足以防止发生下列社会危险性的,应当予以逮捕:(一)可能实施新的犯罪的;(二)有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会秩序的现实危险的;(三)可能毁灭、伪造证据,干扰证人作证或者串供的;(四)可能对被害人、举报人、控告人实施打击报复的;(五)企图自杀或者逃跑的。批准或者决定逮捕,应当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涉嫌犯罪的性质、情节,认罪认罚等情况,作为是否可能发生社会危险性的考虑因素。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或者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曾经故意犯罪或者身份不明的,应当予以逮捕。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规定,情节严重的,可以予以逮捕。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7 6: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