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民事案件审判人员应当回避的情形
释义
    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近亲属、与案件有利害关系或其他关系的人可能影响对案件公正审理,如果审判人员接受请客送礼或违规会见当事人,当事人有权要求他们回避。
    法律分析
    (一)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近亲属的;
    (二)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
    (三)与本案当事人、诉讼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公正审理的;
    (四)审判人员接受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请客送礼,或者违反规定会见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当事人有权要求他们回避。
    拓展延伸
    民事案件审判人员回避制度的适用范围与实施方式
    民事案件审判人员回避制度的适用范围与实施方式涉及了司法公正和审判公正的核心要求。回避制度旨在确保审判人员的中立性和公正性,防止利益冲突和偏见的产生。在适用范围上,回避制度适用于民事案件审判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包括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等审判人员。实施方式包括自觉回避和被动回避两种形式,自觉回避是审判人员自行判断是否存在回避情形并提出回避申请,而被动回避是当事人对审判人员有回避请求时,审判人员应根据法定情形进行回避。回避制度的正确应用,有助于维护司法公正和审判权威,增强当事人对司法制度的信任。
    结语
    回避制度的正确应用,确保审判人员的中立公正,维护司法公正和审判权威。自觉回避和被动回避两种形式,适用于民事案件审判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回避制度的实施,防止利益冲突和偏见的产生,增强当事人对司法制度的信任。维护司法公正,关乎社会公平正义。
    法律依据
    《民事诉讼法》第四十四条,审判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有权用口头或者书面方式申请他们回避:
    (一)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近亲属的;
    (二)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
    (三)与本案当事人、诉讼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公正审理的。
    审判人员接受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请客送礼,或者违反规定会见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当事人有权要求他们回避。
    审判人员有前款规定的行为的,应当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前三款规定,适用于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6 0:2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