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如何安排劳动者加班? |
释义 | 用人单位延长劳动者工作时间的规定:生产经营需要时,每日延长工作时间不超过1小时;特殊原因下,每日延长工作时间不超过3小时,每月不超过36小时,但要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 法律分析 对用人单位延长劳动者工作时间的规定是: 1、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 2、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 拓展延伸 劳动法规定:加班工资的计算方式和支付要求 根据劳动法规定,加班工资的计算方式和支付要求是用人单位必须严格遵守的法律规定。加班工资的计算一般是以劳动者正常工资的基础上进行,根据加班时间和工作日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计算方式。一般情况下,用人单位应按劳动者正常工资的150%或200%支付加班工资。此外,劳动法还规定了加班工资的支付要求,即用人单位应当按月支付加班工资,不得延迟或拖欠。如果用人单位违反了这些规定,劳动者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相应的加班工资,并可以通过劳动争议解决机构或法院提起诉讼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结语 合理加班是为了满足用人单位的生产经营需要,但必须遵守相关规定。根据劳动法,用人单位可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特殊原因下,可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每日不超过三小时,每月不超过三十六小时。加班工资计算和支付也有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应按劳动者正常工资的150%或200%支付。违反规定,劳动者有权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七章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第六十条不得安排女职工在经期从事高处、低温、冷水作业和国家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七章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十五条用人单位违反本规定,侵害女职工合法权益,造成女职工损害的,依法给予赔偿;用人单位及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2021修正):第三章工会的权利和义务第二十八条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发生停工、怠工事件,工会应当代表职工同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或者有关方面协商,反映职工的意见和要求并提出解决意见。对于职工的合理要求,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应当予以解决。工会协助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做好工作,尽快恢复生产、工作秩序。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