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刑事案件诉讼时效规定简介 |
释义 | 刑事案件诉讼时效规定及超时处理 刑事案件诉讼时效是指追诉犯罪人刑事责任的有效期限。根据《刑法》规定,不同刑罚有不同的追诉时限,超过时限不再追诉。但对于无期徒刑和死刑犯罪,经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后仍可追诉。追诉期限从犯罪之日起计算,连续犯、继续犯和集合犯的期限从最后一次犯罪之日起计算。刑事诉讼期间包括司法机关和诉讼参与人应遵守的法定期间和指定期间。违反期限规定可能导致诉讼请求被驳回或丧失上诉权。 法律分析 一、刑事案件诉讼时效规定是什么 《刑法》中对追诉时效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87条规定,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 1、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 2、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 3、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15年。 4、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20年,如果20年后认为必须追诉的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二、刑事案件过了诉讼时效怎么办 刑事追诉时效是刑法规定的司法机关追究犯罪人刑事责任的有效期限。犯罪过了诉讼时效的不再追诉。对于刑事案件超过诉讼时效的会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虽然我国《刑法》对于超过追诉期的案件原则上不再追诉,但对于法定最高刑为无期、死刑的犯罪,已过20年追诉期后,人民检察院认为仍必须追诉的,经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后,仍要追究刑事责任。 一般犯罪的追诉期限从犯罪之日起计算,而连续犯、继续犯和集合犯的追诉期限,应当从最后一次犯罪之日起计算。如果在追诉期限内又犯罪的,前罪的追诉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 三、什么是刑事诉讼期间 期间是在诉讼中司法机关和诉讼参与人完成某些诉讼行为应当遵守的法定期限。期间包括诉讼中司法机关应当遵守的期间,和诉讼参与人应当遵守的期间。 期间以时、日、月计算。 诉讼参与人应当遵守的期间又法定期间和指定期间。法定期间是法律规定的时间,如不服一审判决的上诉期是十天,超过十天即丧失上诉权。指定时间是法官规定的时间,如自诉案件法官可以指定当事人在几日内补充证据,超过制定时间则视为没有证据。 结语 根据以上内容,刑事案件的追诉时效是指法律规定的追究犯罪人刑事责任的有效期限。根据《刑法》的规定,超过追诉期限的案件原则上不再追诉,但对于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犯罪,经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后仍需追究刑事责任。诉讼期间是在诉讼中司法机关和诉讼参与人完成某些诉讼行为应当遵守的法定期限。诉讼参与人应当遵守的期间包括法定期间和指定期间。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2020修正): 第十三条 权利人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报案或者控告,请求保护其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从其报案或者控告之日起中断。 上述机关决定不立案、撤销案件、不起诉的,诉讼时效期间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不立案、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之日起重新计算;刑事案件进入审理阶段,诉讼时效期间从刑事裁判文书生效之日起重新计算。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2020修正): 第二条 当事人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人民法院不应对诉讼时效问题进行释明。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2020修正): 第十条 当事人一方向人民法院提交起诉状或者口头起诉的,诉讼时效从提交起诉状或者口头起诉之日起中断。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