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证人证言中出现偏见或主观臆断,如何应对?
释义
    法律分析:证人证言是刑事诉讼中的重要证据之一,但有些证人可能存在偏见或主观臆断,导致证言失真。此时,应当采取相应措施应对。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三条:证人对于所知道或者所了解的事实作出的陈述构成证据。证人的证言应当真实、客观、完整、一致。证人对所作证言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三条:证人要对所作的证言承担责任。证人作出虚假证言,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当事人可以对证人作出的证言提出异议。法院应当审查证人证言的真实性、可信度和逻辑性。
    应对方法:
    1.询问证人:在庭审中,可以通过对证人的询问来发现证言中的偏见或主观臆断,从而纠正证言失真。
    2.提出异议:当事人可以提出异议,要求法院对证人证言进行审查,以保证证言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3.收集证据:当事人可以通过收集证据来证明证人证言的失真,从而影响证言的效力。
    总之,当证人证言中出现偏见或主观臆断时,应当采取相应措施加以应对,以保证证言真实可信,维护司法公正。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4 0:3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