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有欺诈行为的合同怎么处理 |
释义 | 有欺诈行为的合同应返还财产,赔偿受欺诈方的损失,并可能承担刑事责任。欺诈可以撤销合同,申请撤销需在一年内。合同欺诈罪的立案标准是诈骗金额在二万元以上。合同诈骗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采取欺骗手段骗取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法律分析 一、有欺诈行为的合同怎么处理 有欺诈行为的合同的处理方式: 1.返还财产。返还的范围,法律规定是"因该合同而取得的财产",包括实物、货币和按有关规定折价的劳务或者利益等。 2.赔偿损失。欺诈性的合同往往造成受欺诈方经济利益的损失,欺诈方应当赔偿受欺诈方因欺诈行为的实施所遭受的损失。赔偿损失的范围一般应包括:订立合同的费用;履行合同的费用;合理的间接损失。 3.情节严重的,承担刑事责任。 合同欺诈的刑事责任:《刑法》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的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二、欺诈可以撤销合同吗 欺诈可以撤销合同。 依据我国现行《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因一方当事人或第三人采用欺诈手段,故意隐瞒或虚构相关事实,使另一方当事人产生错误认识而与之签订合同的,该合同可以予以撤销。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欺诈事由之日起一年内,可以申请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撤销合同。 三、合同欺诈罪的立案标准 合同欺诈罪的立案标准:合同诈骗金额在二万元以上的,即可立案。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规定,合同诈骗罪立案标准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在二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 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结语 欺诈行为的合同处理方式包括返还财产、赔偿损失和承担刑事责任。返还范围包括实物、货币和按规定折价的劳务或利益。欺诈方应赔偿受欺诈方的经济损失,包括订立合同费用、履行合同费用和合理间接损失。情节严重者将承担刑事责任,根据刑法规定,处以刑罚和罚金。根据我国民法典,欺诈可以撤销合同,当事人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欺诈事由之日起一年内可申请撤销。合同欺诈罪的立案标准是诈骗金额在二万元以上。该罪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采取欺骗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2013修正):第三章 经营者的义务 第二十五条 经营者采用网络、电视、电话、邮购等方式销售商品,消费者有权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退货,且无需说明理由,但下列商品除外: (一)消费者定作的; (二)鲜活易腐的; (三)在线下载或者消费者拆封的音像制品、计算机软件等数字化商品; (四)交付的报纸、期刊。 除前款所列商品外,其他根据商品性质并经消费者在购买时确认不宜退货的商品,不适用无理由退货。 消费者退货的商品应当完好。经营者应当自收到退回商品之日起七日内返还消费者支付的商品价款。退回商品的运费由消费者承担;经营者和消费者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第二章 电子商务经营者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十九条 电子商务经营者搭售商品或者服务,应当以显著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不得将搭售商品或者服务作为默认同意的选项。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2013修正):第三章 经营者的义务 第二十四条 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消费者可以依照国家规定、当事人约定退货,或者要求经营者履行更换、修理等义务。没有国家规定和当事人约定的,消费者可以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退货;七日后符合法定解除合同条件的,消费者可以及时退货,不符合法定解除合同条件的,可以要求经营者履行更换、修理等义务。 依照前款规定进行退货、更换、修理的,经营者应当承担运输等必要费用。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