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未成年人犯故意杀人罪需要分情形进行定罪。如果犯罪人在犯罪时已满14周岁但不满16周岁,应当以故意伤害罪定罪;如果犯罪人在犯罪时已满16周岁但不满18周岁,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我国刑法对于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有着明确的规定和惩罚方式。根据我国《刑法》及其解释的规定,未成年人犯罪需要分情况进行定罪量刑。首先,如果犯罪人在犯罪时已经满14周岁但不满16周岁,应当以故意伤害罪定罪。因为这个年龄段的未成年人还没有完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法律意识,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或误导。因此,在这个年龄段,法律上认为犯罪行为可能是出于一时冲动或无明确杀意的情况下发生的,对其进行降低罪名的考虑。其次,如果犯罪人在犯罪时已经满16周岁但不满18周岁,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因为这个年龄段的未成年人可能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但是仍处于青春期、易冲动、难控制自己情绪的阶段,因此可以适当减轻其惩罚。需要说明的是,无论是哪种情况,未成年人犯故意杀人罪都需要依法受到刑事处罚,只是在定罪时需要考虑到未成年人的特殊身份以及心理状态。 未成年人是否可以判处死刑?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1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不适用死刑。如果未成年人达到18周岁以后再犯罪,按照成年人的标准进行惩罚和定罪量刑。 未成年人犯故意杀人罪需要进行分情况定罪,具体定罪标准根据犯罪人的年龄和心理状态而定。不过无论在何种情况下,未成年人都需要依照法律受到刑事处罚。请注意,1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不适用死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六条 未成年人犯罪的,应当以教育为主,兼以惩罚;刑事责任年龄定为十四周岁,未满十四周岁的不负刑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