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我国的宪法基本原则包括哪些内容
释义
    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包括:
    1.人民主权原则,也称主权在民原则,意思是指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属于人民;
    2.基本人权原则,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3.权力制约与监督原则,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4.法治原则,按照法律来治理国家,建立秩序,任何组织或个人均不得有法外特权。
    一、公司法的上位法有哪些内容
    在我国,公司法是基本法律,而基本法的上位法就是母法,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有3个内容,如下:1、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二、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
    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是刑事诉讼法确立的基本法律规范,反映了刑事诉讼的客观规律和基本要求,它与刑事诉讼的目的和任务紧密相连,是指导人们实现刑事诉讼惩罚犯罪、保障人权价值目标的重要保证。
    (一)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由专门机关依法行使
    《刑事诉讼法》第3条规定:对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执行逮捕、预审,由公安机关负责;检察、批准逮捕、检察机关直接受理案件的侦查、提起公诉,由人民检察院负责;审判由人民法院负责。除法律特别规定的以外,其他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无权行使这些权力。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必须严格遵守本法和其他法律的有关规定。
    (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
    《刑事诉讼法》第5条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过程中,必须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接受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并向其报告工作。
    (三)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
    《刑事诉讼法》第7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应当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以保证准确有效地执行法律。
    (四)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1条规定,人民法院审判案件,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人民法院有义务保证被告人获得辩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除自己行使辩护权外,还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为辩护人。被告人的辩护权,公诉案件自案件移送审查之日起行使。自诉案件的被告人可以随时委托辩护人。
    (五)未经人民法院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2条规定,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即确定被告人有罪的权力由人民法院统一行使。
    (六)具有法定情形不予追究刑事责任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5条规定,法定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包括: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根据刑法不认为是犯罪的;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三、我国国家赔偿依据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我国国家赔偿依据的基本原则:惩罚性原则、补充性原则、抚慰性原则。国家赔偿归责原则是指国家承担赔偿责任的依据和标准,即以何种标准判断国家应承担赔偿责任。在我国,国家赔偿归责原则是违法原则。违法原则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中,违反归责法律造成他人权益损害的,国家承担赔偿责任,即以行为违法为归责标准,而不论行为人有无过错。因为国家活动是运用强制权力的活动,强制他人意味着影响其权益,合法影响权益是每一个公民享受公共利益要承受的负担,只有当这种影响违法之时,才构成对他人权益的损害,对此国家才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3 21:2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