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公司变更法人,起诉合同纠纷,写现在的法人还是以前的法人? |
释义 | 诉讼期间变更法人的处理: 1、解散前,仍以原企业法人为当事人; 2、合并后,以合并后的企业为当事人; 3、分立后,以分立后的企业为共同诉讼人。 法律分析 诉讼期间变更法人的应作以下处理: 1、企业法人解散的,依法清算并注销前,以该企业法人为当事人; 2、企业法人合并而变更法人的,以合并后的企业为诉讼当事人; 3、企业法人分立而变更法人的。以分立后的企业为共同诉讼人。 拓展延伸 法律变更后的公司法人对合同纠纷的责任承担问题 在法律变更后,公司的法人身份发生了改变,这对于合同纠纷的责任承担问题具有重要影响。根据法律规定,一般情况下,合同纠纷应由合同签订时的法人承担责任。然而,如果在变更后的公司法人能够证明变更前的法人与合同纠纷无关,并且变更后的公司已经承担了相关义务,那么变更后的法人可能会被认定为承担责任的主体。因此,在起诉合同纠纷时,应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是以现在的法人还是以前的法人作为被告。建议在此类情况下,寻求法律专业人士的意见,以确保合同纠纷的责任承担问题得到正确处理。 结语 在诉讼期间变更法人的情况下,根据法律规定,应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是以变更前的法人还是变更后的法人作为诉讼当事人。对于合同纠纷的责任承担问题,变更后的法人可能会被认定为承担责任的主体,前提是能证明变更前的法人与合同纠纷无关,并且变更后的法人已履行相关义务。建议在此类情况下,寻求法律专业人士的意见,以确保合同纠纷的责任承担问题得到正确处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2018修正):第一章 总 则 第十五条 公司可以向其他企业投资;但是,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不得成为对所投资企业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出资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独资企业法:第四章 个人独资企业的解散和清算 第二十六条 个人独资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时,应当解散: (一)投资人决定解散; (二)投资人死亡或者被宣告死亡,无继承人或者继承人决定放弃继承; (三)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 (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2017修正):第七章 附 则 第五十条 本法下列用语的含义: 单位负责人,是指单位法定代表人或者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代表单位行使职权的主要负责人。 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是指国务院财政部门根据本法制定的关于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以及会计工作管理的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2017修正):第七章 附 则 第五十一条 个体工商户会计管理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财政部门根据本法的原则另行规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