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法律上怎么认定故意
释义
    故意犯罪中的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的区别在于明知程度、对结果的态度、犯罪的存在形态和危害性大小。直接故意明知危害结果必然发生或可能发生,希望并积极追求结果的发生,具有明确的犯罪目的,而间接故意只是明知结果可能发生,放任结果的发生,不积极追求,不计后果。直接故意的主观恶性一般大于间接故意。根据《刑法》第十四条,故意犯罪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应当负刑事责任。
    法律分析
    故意犯罪中直接故意、间接故意如何区分?
    根据《刑法》规定,故意犯罪中的直接故意、间接故意属于罪过形式,犯罪故意由两个要素构成:认识因素(明知)+意志因素(故犯)。
    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对损害结果的发生是认识到必然或可能发生,同时主观上是希望损害结果的发生。
    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对损害结果的发生是认识到可能发生,主观上是放任损害结果的发生。
    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的主要区别01明知程度不同。
    直接故意是明知危害结果必然发生或可能发生;
    间接故意只是明知结果可能发生。如果是明知结果必然发生,无论是希望还是放任这一结果发生的,都属于直接故意。
    02对结果的态度不同。
    直接故意是希望并积极追求危害结果的发生,有明确的犯罪目的。
    间接故意是放任,不是积极追求,而是不计后果甘愿承受任何结果的发生。
    03犯罪的存在形态不同。
    直接故意有犯罪预备、犯罪中止、犯罪既遂与未遂等形态。
    而间接故意只有犯罪成立与否的问题。
    04危害性大小不同。
    直接故意表明行为人积极公然反抗社会秩序的主观恶性。
    间接故意只表明行为人不积极地保护社会秩序的主观恶性。
    因此,直接故意的主观恶性一般要大于间接故意的主观恶性。
    【相关法律适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
    第十四条【故意犯罪】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拓展延伸
    故意行为的法律界定及其法律后果
    故意行为在法律上是指主观上有意识地实施某种行为,其目的是达到某种特定的结果或后果。法律界定故意行为通常考虑行为人的意图、知识和能力等因素。根据不同的法律体系和具体法律规定,故意行为可能被划分为直接故意、间接故意或有条件故意等不同形式。故意行为的法律后果也因国家和地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可能包括刑事责任、民事赔偿、行政处罚等。对于故意行为的界定和法律后果,法律体系会根据社会公序良俗和正义原则进行综合考量,以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公共利益。
    结语
    故意行为在法律上是指主观上有意识地实施某种行为,其目的是达到某种特定的结果或后果。根据《刑法》规定,故意犯罪中的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属于罪过形式,其区别主要体现在明知程度、对结果的态度、犯罪的存在形态和危害性大小等方面。直接故意明知危害结果必然或可能发生,并积极追求结果的发生;间接故意只是明知结果可能发生,放任结果的发生。直接故意对社会秩序的主观恶性一般大于间接故意。根据相关法律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明确规定,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故意行为的法律后果因地区和法律体系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都旨在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公共利益。
    法律依据
    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敲诈勒索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四条 敲诈勒索公私财物,具有本解释第二条第三项至第七项规定的情形之一,数额达到本解释第一条规定的“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百分之八十的,可以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规定的“其他严重情节”、“其他特别严重情节”。
    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敲诈勒索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五条 敲诈勒索数额较大,行为人认罪、悔罪,退赃、退赔,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犯罪情节轻微,不起诉或者免予刑事处罚,由有关部门依法予以行政处罚:
    (一)具有法定从宽处罚情节的;
    (二)没有参与分赃或者获赃较少且不是主犯的;
    (三)被害人谅解的;
    (四)其他情节轻微、危害不大的。
    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敲诈勒索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二条 敲诈勒索公私财物,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数额较大”的标准可以按照本解释第一条规定标准的百分之五十确定:
    (一)曾因敲诈勒索受过刑事处罚的;
    (二)一年内曾因敲诈勒索受过行政处罚的;
    (三)对未成年人、残疾人、老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人敲诈勒索的;
    (四)以将要实施放火、爆炸等危害公共安全犯罪或者故意杀人、绑架等严重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犯罪相威胁敲诈勒索的;
    (五)以黑恶势力名义敲诈勒索的;
    (六)利用或者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军人、新闻工作者等特殊身份敲诈勒索的;
    (七)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4 10:5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