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破坏生产经营罪立案标准
释义
    破坏生产经营罪的立案标准有以下四种情形:
    1、造成公私财物损失五千元以上的;
    2、破坏生产经营三次以上的;
    3、纠集三人以上公然破坏生产经营的;
    4、其他破坏生产经营应予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
    破坏生产经营罪,是指由于泄愤报复或者其他个人目的,毁坏机器设备、残害耕畜或者以其他方法破坏生产经营的行为。
    生产经营,就其范围而言,非常广泛,如工业、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副业等生产经营活动以及与这些产业的生产经营密切相关的建筑业、运输业、第二产业、商业等。就性质而言,既包括国有的,也包括集体的,还包括个体的、私有的、外资的等。只要属于生产经营,不论其属于何种性质,对之加以破坏的,都可构成本罪。
    破坏生产经营罪秩序的行为人是由于主观故意进行的破坏,如果是由于过失导致对他人生产经营的设备造成破坏的,不构成此罪。不过并不是所有破坏他人生产经营设备的行为都会被立案侦查,它要求该行为造成的财物损失达到五千元或已经有三次以上的破坏行为,在满足以上条件的情况下,公安机关才会立案。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一)》
    第三十四条
    由于泄愤报复或者其他个人目的,毁坏机器设备、残害耕畜或者以其他方法破坏生产经营,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造成公私财物损失五千元以上的;
    (二)破坏生产经营三次以上的;
    (三)纠集三人以上公然破坏生产经营的;
    (四)其他破坏生产经营应予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
    《刑法》
    第二百七十六条
    由于泄愤报复或者其他个人目的,毁坏机器设备、残害耕畜或者以其他方法破坏生产经营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5 6:5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