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道路交通事故逃逸的认定原则
释义
    肇事逃逸的情形包括:1、明知发生交通事故后逃离现场;2、认为自己无责任而离开现场;3、有酒驾或无证驾驶嫌疑,报案后离开现场后又返回;4、送伤者去医院但未报案且离开医院;5、送伤者去医院但留下虚假信息后离开;6、接受调查期间逃匿;7、离开现场且否认事故发生但有证据证明其应知道;8、未达成赔偿协议或赔偿不足,留下虚假信息强行离开现场。
    法律分析
    属于肇事逃逸的情形如下:
    1、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
    2、交通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对事故没有责任,驾车驶离事故现场的;
    3、交通事故当事人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的;
    4、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未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的;
    5、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给伤者或家属留下假姓名、假地址、假联系方式后离开医院的;
    6、交通事故当事人接受调查期间逃匿的;
    7、交通事故当事人离开现场且不承认曾发生交通事故,但有证据证明其应知道发生交通事故的;
    8、经协商未能达成一致或未经协商给付赔偿费用明显不足,交通事故当事人未留下本人真实信息,有证据证明其是强行离开现场的。
    拓展延伸
    道路交通事故逃逸的法律责任与处罚措施
    道路交通事故逃逸是指在发生交通事故后,肇事方未履行停车、报警、救助伤者等法定义务而逃离现场的行为。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对于道路交通事故逃逸行为,法律规定了明确的法律责任与处罚措施。一般情况下,逃逸行为将被视为违法行为,涉及刑事责任,可能面临罚款、拘留、有期徒刑等处罚。此外,逃逸行为还会导致保险公司拒绝赔偿,给肇事方带来经济损失。因此,为了维护交通秩序和保护人身安全,我们应该加强对道路交通事故逃逸行为的法律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减少逃逸行为的发生。
    结语
    道路交通事故逃逸行为严重损害了交通秩序和人身安全,违法行为必须受到法律追究。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逃逸行为将面临罚款、拘留、有期徒刑等处罚,同时保险公司也会拒绝赔偿,造成经济损失。为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我们应加强对逃逸行为的法律宣传教育,提高公众法律意识,共同减少逃逸行为的发生。
    法律依据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1条,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的,事故现场目击人员和其他知情人员应当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或者交通警察举报。举报属实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给予奖励。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7 1:5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