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如果实际借款人在借钱(欠钱)时就有欺骗、欺诈的故意,就有不想归还的想法,可定性为诈骗行为。可以告实际借款人诈骗。 构成诈骗罪需要具备以下要件: (一)主体要件; 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二)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三)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 (四)客观要件; 本罪往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 【法律依据】 《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欺骗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一、怎么证明自己是名义借款人 不需要证明自己是名义借款人,因为现在贷款主体的认定,是以签订借款合同为准,所以贷款还款责任,是由签订合同的借款人负责偿还。除非名义借款人和实际借款人之间有合法的委托关系,提供贷款使用记录,双方签署了另外的协议,需要经过法院诉讼,名义借款人才可以不承担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六百七十六条【借款人逾期返还借款的责任】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的,应当按照约定或者国家有关规定支付逾期利息。 二、借贷人死亡需要还款吗 借贷人死亡,仍需要还款。贷款人可以请求其继承人还款。借贷人的继承人需要以所得遗产的实际价值为限清偿被继承人的债务,而对于超过遗产实际价值部分,继承人自愿偿还的不在此限。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二十三条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六十一条继承人以所得遗产实际价值为限清偿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超过遗产实际价值部分,继承人自愿偿还的不在此限。 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对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可以不负清偿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