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企业是否可以因离退休年龄相差三年而辞退员工?
释义
    离退休年龄差三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话,企业可以辞退:
    (1)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2)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3)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4)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答:企业辞退员工工资立结。拖欠工资可以到当地的劳动部门进行举报或者到法院起诉。根据法律规定,劳动关系双方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付清劳动者工资。
    相关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到了退休年龄公司辞退有补偿吗
    到了退休年龄被公司辞退没有补偿。
    如果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用人单位未为其办理退休手续,劳动者继续在用人单位工作的,该劳动者仍属用人单位职工,与其他劳动者享有同等待遇。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月工资是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退休后的养老金领取方式为:
    1、参保人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前一个月(特殊工种、因病提前退休需提前三个月申请审核或进行劳动能力鉴定),由参保人或所在单位社保专管员向社保经办机构提交退休申请有关资料。
    2、经社保经办机构对参保人提供的资料进行审核,且符合按月领取待遇条件的,发放《职工退休证》,从次月起按月支付基本养老金。
    3、参保人在领取《职工退休证》的次月15日后,携带身份证、社保卡、退休证到指定银行办理养老金代发借记卡,将账户提供给社保机构,社保部门按照规定每月支付养老金到您指定的账户。
    相关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终止:
    国企三年合同期满可以辞退吗
    相关法律只明确规定了可以提前通知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除此之外的情形都不能随意解除劳动合同,辞退员工。因此,国企三年合同期满可以不被辞退,可以续签合同也可以劳动者主动辞职。
    相关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二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是应当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
    退休年龄辞退员工赔偿费用有哪些
    劳动者达到退休年龄后再上岗的,属于返聘行为,被辞退后有没有经济补偿,依据签订的返聘合同而定,如果没有约定的,一般是没有经济补偿的。
    到退休年龄必须退休吗
    到退休年龄必须退休,是强制性规定,在《中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关于认真执行干部退(离)休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中有规定,达到规定的退休年龄的,都应及时办理退休手续,不需本人提出申请,杜绝出现达到或超过退休年龄仍以各种理由不办理退休手续的现象。
    相关法律规定
    《中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关于认真执行干部退(离)休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一,达到规定的退休年龄(周岁)的干部,都应及时办理退休手续,不需本人提出申请。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对本单位达到退休年龄的干部,应事先按干部管理权限报经任免机关批准,在其达到退休年龄的前一个月通知本人,并在其达到退休年龄后的一个月内按规定办完有关手续,不再列为在编人员。
    退休返聘人员可以随时辞退吗
    1、退休返聘人员不可以随时辞退。
    2、如果签订了聘用合同,应该按照合同规定予以辞退。
    3、当事人在聘用合同中可以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事由。
    4、解除合同的事由发生时,解除权人可以解除合同。
    5、因为此时二者签订的并不是劳动合同。
    1、受雇人员与用人单位签订一年以上(含一年)劳动合同(协议),存在长期或连续的雇用与被雇用关系;
    2、受雇人员因事假、病假、休假等原因不能正常出勤时,仍享受固定或基本工资收入;
    3、受雇人员与单位其他正式职工享受同等福利、社保、培训及其他待遇。
    相关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二条,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
    
     该内容由 冯卫华律师 和 律说律答 共创回答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11:1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