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非法行医的定罪是民事还是刑事? |
释义 | 非法行医的性质决定了其承担刑事责任的范围和条件与其他普通伤害有所不同。非法行医属于过失犯罪,虽然手段恶劣,但对伤害结果的发生持不定态度。然而,如果非法行医者通过骗取钱财、兜售伪劣药品或实施明知有毒或有害措施,已不再是单纯的非法行医,应追究故意犯罪的刑事责任。 法律分析 由于非法行医与医疗纠纷的性质不同,承担刑事责任的范围和条件也有很大差别。从本质上讲,非法行医与其他普通伤害是相同的,但从犯罪的主观方面来分析,非法行医无论手段如何恶劣,仍然属于过失犯罪。即非法行医者对发生的伤害结果应该预见,因累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了这种结果,非法行医者对伤结果的发生不是持希望或放任的态度,而是持不定的态度。值得注意的是,有的非法行医者,还是靠诊疗营利,而是打着诊疗的旗号,或直接骗取钱财,或兜售伪劣“药品”,或在病人身上实施明知有毒或有害的措施,此时已不属于单纯的非法行医,应按故意犯罪追究相应的刑事责任。 拓展延伸 非法行医的定罪方式及其法律后果 非法行医是指没有取得相关医疗资质或未经授权从事医疗活动的行为。根据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法律规定,非法行医的定罪方式可能涉及民事或刑事责任。在民事法律体系下,非法行医可能导致医疗事故赔偿纠纷,受害者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赔偿损失。而在刑事法律体系下,非法行医可能被视为刑事犯罪,涉及刑事责任,如刑事处罚、拘留或监禁。具体法律后果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证据进行判断,以保护公众的健康安全和维护医疗秩序。 结语 非法行医行为的性质不同,其承担刑事责任的范围和条件也有所差异。尽管非法行医与其他普通伤害在本质上相似,但从犯罪的主观方面来看,非法行医通常属于过失犯罪。非法行医者应该能够预见并避免伤害结果,而非法行医者对伤害结果的发生持有不确定的态度。然而,有些非法行医者利用诊疗之名谋取利益,通过诈骗、销售伪劣药品或实施有毒有害的措施等行为已不再是单纯的非法行医,而应追究故意犯罪的刑事责任。根据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法律规定,非法行医可能涉及民事或刑事责任,以保护公众的健康安全和维护医疗秩序。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三十六条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非法行医,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造成就诊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擅自为他人进行节育复通手术、假节育手术、终止妊娠手术或者摘取宫内节育器,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造成就诊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