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民事诉讼中的立案时间是什么时候 |
释义 | 民事诉讼立案时间一般为七日内,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应在七日内对起诉状或口头起诉进行审查,符合条件则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条件则裁定不予受理,原告可上诉。 法律分析 关于民事诉讼中的立案时间是什么时候的问题,根据相关政策法规分析如下: 1、民事诉讼立案时间一般为七日内。 2、《民事诉讼法》规定:第一百一十二条人民法院收到起诉状或者口头起诉,经审查,认为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认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裁定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拓展延伸 民事诉讼程序中的起诉时效是多久? 民事诉讼程序中的起诉时效是指在特定的法定期限内提起诉讼的要求。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起诉时效因不同案件类型而异。例如,一般民事案件的起诉时效为三年,但对于特定案件,如侵权纠纷、合同纠纷等,起诉时效可能会有所不同。起诉时效的计算通常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超过起诉时效将导致权利人失去诉讼权利。因此,如果您需要提起民事诉讼,请务必在起诉时效内行使您的权利,以确保您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结语 民事诉讼中的立案时间一般为七日内,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于起诉时效,根据不同案件类型而异。请在起诉时效内行使您的权利,以保护您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二编 审判程序 第十二章 第一审普通程序 第一节 起诉和受理 第一百二十四条 起诉状应当记明下列事项: (一)原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 (二)被告的姓名、性别、工作单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等信息; (三)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 (四)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三章 提起公诉 第一百七十八条 不起诉的决定,应当公开宣布,并且将不起诉决定书送达被不起诉人和他的所在单位。如果被不起诉人在押,应当立即释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五章 诉讼参加人 第一节 当事人 第五十七条 诉讼标的是同一种类、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在起诉时人数尚未确定的,人民法院可以发出公告,说明案件情况和诉讼请求,通知权利人在一定期间向人民法院登记。 向人民法院登记的权利人可以推选代表人进行诉讼;推选不出代表人的,人民法院可以与参加登记的权利人商定代表人。 代表人的诉讼行为对其所代表的当事人发生效力,但代表人变更、放弃诉讼请求或者承认对方当事人的诉讼请求,进行和解,必须经被代表的当事人同意。 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裁定,对参加登记的全体权利人发生效力。未参加登记的权利人在诉讼时效期间提起诉讼的,适用该判决、裁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