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殴打他人的法律后果及处罚措施 |
释义 | 殴打他人的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及故意伤害与一般殴打行为的区别。殴打他人情节轻的将受到治安处罚,而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将按故意伤害判刑。在判断是否构成故意伤害时,需考虑行为人是否具有伤害他人的故意,不能简单以后果为标准。公安机关可根据案情的情节,从轻处罚,若能获得对方谅解并出具谅解书。 法律分析 一、殴打他人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是怎样的 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 1、结伙殴打、伤害他人的; 2、殴打、伤害残疾人、孕妇、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或者六十周岁以上的人的; 3、多次殴打、伤害他人或者一次殴打、伤害多人的。 二、故意伤害与一般殴打行为的区别 故意伤害罪与非罪的界限,重点应把握故意伤害与一般殴打行为的界限。故意伤害,是指伤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表现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对人体组织完整性的破坏,一种是对人体器官机能的损害。而一般的殴打行为,通常只造成人体暂时性的疼痛或神经轻微,并不伤及人体的健康。当然,殴打行为不伤及人体的健康并非绝对,而只能是相对而言的。例如,朝人鼻子打一拳,有可能造成鼻青脸肿的后果;用手撕一下,也可能造成表皮损伤。但这种行为都不属于犯罪,不能以故意伤害罪论处,而只能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予以行政处罚。 需要指出,有时殴打行为与伤害行为在外表形式及后果方面没有什么区别。例如拳打脚踢,有时只造成轻微疼痛或一点表皮损伤、皮下出血,有时则可能造成伤害甚至死亡。不能仅以后果为标准,则不能简单地认为,造成伤害他人身体甚至死亡结果的就是故意伤害罪,而没有造成伤害的就是一般殴打行为。而应符合全案情况,考察主观客观各方面的因素,看行为人是否具有伤害他人的故意,是有意伤害他人,还是只出于一般殴打的意图而意外致人伤害或死亡。司法实践中尤其应当注意的是,不能把凡是打一拳、踢一脚造成后果的行为都认定为故意伤害罪。 殴打他人情节轻的会治安处罚,殴打他人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会按照故意伤害进行判刑。如果可以得到对方的谅解,出具谅解书的情况下,公安机关会根据案情的情节,进行从轻处罚。 结语 根据《殴打他人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对于殴打他人的行为,根据情节的轻重,可能会被处以拘留和罚款的处罚。结伙殴打、伤害特定人群或多次殴打、伤害他人的情况,将面临更严厉的处罚。与此相比,一般的殴打行为通常只会导致暂时的疼痛或轻微神经损伤,并不构成犯罪。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殴打行为的后果并不是判断是否构成故意伤害罪的唯一标准,还需考虑行为人是否具有故意伤害他人的意图。在司法实践中,如果受害人谅解并出具谅解书,公安机关可能会酌情从轻处罚。 法律依据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六章 强制措施 第二节 取保候审 第一百零四条 决定对保证人罚款的,应当报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制作对保证人罚款决定书,在三日以内送达保证人,告知其如果对罚款决定不服,可以在收到决定书之日起五日以内向作出决定的公安机关申请复议。公安机关应当在收到复议申请后七日以内作出决定。 保证人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后五日以内向上一级公安机关申请复核一次。上一级公安机关应当在收到复核申请后七日以内作出决定。对上级公安机关撤销或者变更罚款决定的,下级公安机关应当执行。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