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认定规则有哪些 |
释义 | 认定交通肇事逃逸,应同时具备以下四个条件: 1、行为人的交通肇事行为构成交通肇事的基本犯,这是认定交通肇事逃逸的法律前提。 2、行为人明知已经造成交通事故,这是认定交通肇事逃逸的事实条件。 3、行为人客观上实施了逃离现场的行为,这是交通肇事逃逸的外在表现。 4、行为人主观上具有逃避法律追究的目的,这是交通肇事逃逸的本质特征。 5、交通肇事后指使他人冒名顶替的,不必然构成肇事逃逸。 6、以筹钱为目的离开医院的,不构成肇事逃逸。 7、不明知发生交通事故而驶离现场的,不构成肇事逃逸。 8、接受事故处理机关首次处理后逃跑的,不构成肇事逃逸。 9、非碰撞情形下造成其他车辆发生交通事故,行为人离开现场的,不必然构成肇事逃逸。 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一、一般逃逸后报警还能私了吗 一般如果已经报警就不能私了了,对于逃逸人员应该进行处罚。 交通肇事逃逸,是指机动车驾驶员在发生交通事故的同时,擅自逃离事故现场,使交通事故所引起的民事、刑事、行政责任无法确定,其目的在于推卸、逃脱责任的行为。 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认定,首先,交通肇事逃逸的前提条件是“为逃避法律追究”,其次,交通肇事逃逸并没有时间和场所的限定,不应仅理解为“逃离事故现场”,对于肇事后未逃离(或未能逃离)事故现场,而是在将伤者送至医院后或者等待交通管理部门处理的时候逃跑的,也应视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零一条规定: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并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二条规定: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当 事人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的,承担全部责任。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