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法律分析:在经济纠纷中,关键证据的保全显得尤为重要。若证据缺失或被篡改,可能会对案件判决结果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当存在证据可能被毁损、灭失或难以获取等情况时,当事人可以向法院申请证据保全。证据保全可以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确保证据完整、真实、可靠。同时,为保证证据的公正性,当事人应当注意证据的收集、保存、鉴定等环节,以保证证据的有效性和权威性。 法律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64条:当事人认为可能影响案件审理的证据可能被毁损、灭失或者难以获取时,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证据保全。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67条:证据保全的方式包括勘验、鉴定、查封、冻结财产和其他必要的方式。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69条:证据保全应当以当事人提供担保或者人民法院裁定拍卖相应财产担保为条件。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71条:当事人应当依法提供证据,并有权就所提供的证据要求人民法院进行鉴定。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18条: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保护证据的真实性。 6.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六十七条:人民法院不得因当事人未提供证据而认定其主张没有事实根据。 7.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三条:当事人应当按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提供、收集、保存、鉴定和质证证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