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怀孕了公司劝退怎么办
释义
    怀孕了公司劝退可以不辞职,要求公司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孕妇在怀孕哺乳期工作单位应当给予假期并且给予适当的补助,同时不得以任何理由辞退怀孕员工,公司执意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可以到劳动部门申请劳动仲裁,或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一、公司辞退员工不给补偿怎么处理
    公司辞退员工不给赔偿,可以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经过劳动仲裁后还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
    需要确定辞退理由,辞退的理由决定了是否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或者赔偿金。要是经用人单位提出,双方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需按照劳动者在本单位所服务的年限支付经济补偿金。要是用人单位无故辞退则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就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要求其支付赔偿金。赔偿金的计算标准是每工作一年需要支付两个月的工资,不满半年的部分为一个月的工资。一旦用人单位依照相关规定辞退,则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
    公司辞退员工不给补偿的处理办法是: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劳动者也可以提起仲裁或者向法院起诉。
    二、怀孕女职工有哪些权利
    在我国不仅已婚的妇女很少做全职太太,就是结婚后怀孕的妇女,也很少怀孕后在家里一直待产,绝大多数怀孕的妇女和其他女职工一样,坚守着自己的工作岗位。我国的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女职工劳动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许多地方的地方性法规都对保护怀孕妇女职工作了规定,赋予了怀孕女职工的法律权利,概括起来说,怀孕女职工有以下的法律权利:
    第一,怀孕女职工有不被解聘的法律权利。
    有些用人单位,为了本单位的利益,一旦发现女职工怀孕,便以种种理由予以辞退或解聘,甚至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就约定几年内不得怀孕,甚至是不能谈恋爱和结婚。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就明确规定:任何单位不得以结婚、怀孕、产假、哺乳等为由,辞退女职工或单方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法》第29条规定: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这里的用人单位,包括国家机关,企业、事业、社会团体等一切雇佣人员的单位。怀孕的女职工不仅在劳动合同的聘用期内不得解除合同,就是在劳动合同期满后,也有继续签劳动合同的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12条就规定:劳动合同期满,因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而续延,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已经连续工作满10年,劳动者提出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与该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一)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
    (二)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三)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第二,怀孕女职工有要求调换适合孕妇工作的权利。
    在我国,几乎所有的工作领域都有妇女的身影,妇女怀孕后,有些岗位就不再适应,例如实行三班倒的工作,怀孕的妇女在后期,就不适合继续实行三班倒的工作时间模式;从事活动强度比较大的或者重体力劳动的工作,就需要调整相对比较轻松,活动强度不大的工作岗位;对从事有可能影响胎儿发育的直接接触油漆、化工等工作岗位的,更要给以调换,各用人单位要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给孕妇职工调换工作,以适合孕妇的生理要求。
    第三,怀孕女职工有在工作时间孕期保健和产前检查的权利。
    怀孕的准妈妈们总是对未来的宝宝充满憧憬,希望自己生一个健康、活泼、聪明的小宝宝,从怀孕起,就时刻关注宝宝的生长发育,时常到医院进行孕期保健和产前检查。
    对怀孕女职工的产前检查(包括妊娠十二周内的初查),用人单位要提供方便,在劳动时间进行产前检查的,按出勤对待,不能按病假、事假、矿工处理;有定额考核的工种应扣除相应的劳动定额。
    第四,怀孕妇女的休息权。
    对怀孕7个月以上(含7个月)的女职工不得安排从事夜班和加班劳动,每天给予工间休息1小时,算作劳动时间。怀孕的妇女由于种种原因而终止妊娠,享有终止妊娠后的休息权。
    女职工怀孕流产的,应当根据医务部门的证明,给予一定时间的产假。女职工怀孕不满4个月流产时,给予15——30天的产假;怀孕满4个月以上流产者,给予42天产假。产假期间工资照发。
    三、公司可以辞退未婚先孕的工人吗
    不能。在《劳动合同法》中规定员工在怀孕期间是不能被辞退的,除非员工被追究刑事责任,而未婚先孕并非犯罪。如果单位以此辞退员工的话,那么员工可以要求单位支付赔偿金,即双倍经济补偿。
    依据《劳动合同法》
    第八十七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29条的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1)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劳动者患职业病或因公负伤,是否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需要经过劳动鉴定委员会的鉴定,被确认为已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用人单位方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2)患病或者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
    这里的负伤指非因公负伤。对患病或者负伤,我国法律规定允许劳动者有一定的治疗期。例如,根据《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1986年7月12日国务院发布)第21条的规定,企业对患病或非因公负伤的职工,应当按照其在本单位工作时间的长短,给予3个月至1年的医疗期,在本单位工作20年以上的,医疗期可以适当延长。在上述医疗期内,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如果合同到期,则应顺延到医疗期满。
    (3)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者在孕期、产期和哺乳期内,劳动合同期限届满时,用人单位不得终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的期限应自动延续至孕期、产期和哺乳期期满为止。
    (4)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 12:4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