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如何判断渎职行为是否构成走私犯罪? |
释义 | 法律分析:根据我国《刑法》相关规定,渎职行为若涉及走私活动,可能构成走私犯罪。具体要看渎职行为是否达到了走私犯罪的构成要件,并需依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四条: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实施下列行为之一,情节严重的,构成渎职罪: (一)泄露国家秘密或者泄露应当保守的企业、人事、财务等商业秘密,造成严重后果的; (二)违法向有关部门、人员推荐批准进出口货物品种、数量、价格,或者违法为有关部门、人员提供进出口货物的检验、鉴定、身份证明或者财务凭证,造成严重后果的; 第三百五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较轻的,或者是一般情节的,处五万元以下罚金,可以并处吊销有关许可证或者经营许可证: (一)违反国家规定,向境外走私出口限制、禁止的货物; (二)违反国家规定,向境外走私出口需要经过出口审批的货物; (三)违反国家规定,向境外走私出口需要经过检验检疫的动植物及其产品、食品、药品等货物; (四)违反国家规定,向境外走私出口需要经过安全检查的货物; (五)违反国家规定,向境外走私出口优惠政策规定的货物; (六)运输、存储、加工、销售走私货物的。 2.《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 第八十七条:海关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构成渎职罪,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规定,泄露商业秘密或者涉及国家安全的情报资料; (二)非法为他人提供关税减免、退税、减免罚款、免收滞纳金等便利条件,或者为他人提供国家禁止进出口的货物、技术、服务等进出口关税管理服务; (三)与走私犯罪分子勾结或者纵容走私犯罪分子进行走私活动; (四)其他严重违反海关职责的行为。 本文旨在提供参考,如有实际问题需咨询专业律师。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