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盗窃罪转化抢劫罪的条件有哪些 |
释义 | 盗窃罪转化抢劫罪有以下条件: 1.已实施了盗窃行为。 2.是为了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毁灭罪证。 3.当场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 一、抢劫100元会如何判刑 抢劫100元会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具有下列情节之一的,以抢劫罪定罪处罚: 1、盗窃,诈骗,抢夺接近数额较大标准的; 2、入户或在公共交通工具上盗窃,诈骗,抢夺后在户外或交通工具外实施上述行为的; 3、使用暴力致人轻微伤以上后果的; 4、使用凶器或以凶器相威胁的; 5、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的。 抢劫是指行为人对公私财物的所有人,保管人,看护人或者持有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迫使其立即交出财物或者立即将财物抢走的行为。 二、抢劫致人死亡的情况怎么量刑 根据刑法规定,抢劫致人死亡,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致人死亡”作为抢劫罪的一项法定加重处罚要件,是指行为人在抢劫过程中,因使用暴力或者其他方法而直接导致被害人死亡。 其特征在于: 1、客观上出现了致被害人死亡的结果; 2、这种死亡的结果是由抢劫的暴力或者其他方法等手段行为所直接造成的,两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3、行为人对这种严重结果的发生在主观上有罪过,一般是过失,但也可以是间接故意,甚至直接故意杀人。 对于因行为人的抢劫行为导致被害人自杀的,不应视为“抢劫致人死亡”。 从司法实践看,抢劫杀人案件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先杀人后拿取财物的案件,即事先只有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目的,而无抢劫他人财物的目的。杀人以后,见财起意又将被害人财物拿走的案件。应以故意杀人罪和盗窃罪定罪处罚。 2、在实施抢劫财物过程中先杀人后劫物的案件,即在抢劫财物过程中,先将财物的所有人、经管人杀死,剥夺其反抗能力,当场劫走其财物,杀人是劫走财物的必要手段的案件。虽杀人在先,劫取财物在后,但都发生在抢劫过程中,而且杀人是劫取财物的必要手段。因此,应定抢劫罪。 3、抢劫以后又杀人的案件,即抢劫财物后,为了保护赃物、抗拒逮捕、毁灭罪证,当场又杀人的,或者为杀人灭口而杀死被害人的案件。杀人灭口行为,与抢劫没有内在联系,因此是两个独立的犯罪,应分别定抢劫罪和故意杀人罪,实行两罪并罚。至于抢劫后为了护赃等而当场使用暴力杀人的,应视为抢劫行为的继续,仍只能定为抢劫罪,为护赃而当场行凶杀人,可作为从重处罚情节。 三、抢夺罪的量刑怎么判 1、《刑法》第二百六十七条明确规定了抢夺罪的量刑如下: 抢夺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携带凶器抢夺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2、《刑法》第二百六十九条规定了抢夺转化为抢劫罪的量刑: 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抢劫罪)定罪处罚。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11.22法释[2000]35号)第六条刑法第二百六十七条第二款规定的“携带凶器抢夺”,是指行为人随身携带枪支、爆炸物、管制刀具等国家禁止个人携带的器械进行抢夺或者为了实施犯罪而携带其他器械进行抢夺的行为。 在上述规定的基础上,还要考虑犯罪嫌疑人是否具备从重或从轻、免除刑事处罚的量刑情节,以准确量刑。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六十九条规定,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