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劳动仲裁的法律效力是什么? |
释义 | 劳动争议处理方式包括仲裁和投诉,两者并用效果更佳。劳动监察决定立即生效,需立即执行。若不服决定,可提起行政复议或诉讼,期间决定仍需执行。劳动仲裁裁决不立即生效,需在法定期限内向法院起诉,否则仲裁裁决书生效。起诉时不以仲裁机构为被告提起行政诉讼,而是以劳动争议的另一方为被告提起民事诉讼。 法律分析 有。当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有权申请仲裁、或者向有关部门投诉,具体采取哪种方式还是两种方式并用效果较好,要看争议的具体内容。劳动监察属于行政执法,在劳动监察过程中,劳动监督机关一经作出处理决定,立即发生法律效力,有关单位和个人应立即执行。 有关当事人不服处理决定的,可以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在申请复议或行政诉讼期间,不影响决定的执行。而劳动争议仲裁机构作出的裁决,并不立即发生法律效力,而是处于效力待定状态。 当事人对劳动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在法定期限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只有法定期限届满,双方当事人不起诉的,仲裁裁决书才发生效力,有关当事人向法院起诉,也不是以仲裁机构为被告提起行政诉讼,而是以劳动争议的另一方为被告提起普通的民事诉讼。 拓展延伸 劳动仲裁的法律效力对劳动纠纷解决有何影响? 劳动仲裁的法律效力对劳动纠纷解决具有重要影响。首先,劳动仲裁的法律效力确保了仲裁裁决的强制执行。一旦裁决作出,雇主和雇员都有法律义务遵守并执行裁决结果,从而促进了纠纷的解决和执行的效率。其次,法律效力为劳动者提供了法律保护和权益维护的机会。劳动者可以通过劳动仲裁程序寻求公正裁决,确保自身权益得到维护。此外,法律效力还增加了劳动仲裁制度的可信度和可靠性,吸引更多雇主和劳动者选择仲裁解决纠纷,减轻了法院负担。综上所述,劳动仲裁的法律效力对劳动纠纷解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结语 劳动仲裁的法律效力对劳动纠纷解决具有重要影响。仲裁裁决确保了强制执行,促进了纠纷解决和执行效率。法律效力保护劳动者权益,维护公正裁决。同时,增加了仲裁制度的可信度和可靠性,减轻了法院负担。劳动仲裁的法律效力在劳动纠纷解决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第二十一条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负责管辖本区域内发生的劳动争议。 劳动争议由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双方当事人分别向劳动合同履行地和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的,由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