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债权转让需要防范的风险:1、避免签订已过诉讼时效或债务人下落不明的债权让与的风险;2、对于债权人通知债务人的期限和形式,在转让合同中应做出明确约定,要求债权人须于合同签订后多少日内通知债务人,并约定通知的形式;3、为防止受让瑕疵债权,受让人要求转让人对转让的债权承担瑕疵担保责任;4、为避免债权二重让与的情况发生,受让人必须注意落实防范措施。 一、债权债务转让方式有哪些? (一)债权转让方式分为:自由转让、同意转让、通知转让等方式,合同采用通知转让。 作为债权人当要转让其债权时,在一般情况下,无需债务人同意,只需要通知债务人。 (二)转让的步骤: 第一步:与受让人签订债权转让合同; 第二步:书面通知债务人,并告知债务人新的债权人的基本信息,以便债务人履行其义务; 第三步:让与人退出合同,不再享有合同约定的收回本金利息的权利; 第四步:新的受让人加入合同,替代让与人收取借款本金及利息; 第五步:债务人享有的对让与人的权利,依然可以向新的受让人主张。 二、债权转让的外部效力和内部效力如何 债权转让的外部效力如下:1、债权转让对债务人的效力以债权转让通知为准,该通知不得迟于债务履行期;2、表见让与的效力;3、债务人接到债权转让通知时,债务人对让与人的抗辩可以向受让人主张;等等。债权转让的内部效力如下:1、法律地位的取代;2、从权利随之转移;3、让与人对其让其的债权应负瑕疵担保责任;等等。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四十六条债权人转让债权,未通知债务人的,该转让对债务人不发生效力。 债权转让的通知不得撤销,但是经受让人同意的除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