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工伤事故的类别划分 |
释义 | 工伤事故分类为20类,包括物体打击、车辆伤害、触电等。按损伤程度分为轻伤、重伤和死亡事故。按伤残级别分为10个等级。工伤事故是指在工作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和急性中毒事故。工伤事故处理原则为查清事故原因、教育责任者和群众、制定防范措施、严惩事故责任者。 法律分析 在我国,工伤事故的统计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将企业工伤事故划分为20类,具体如下: 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瓦斯爆炸、火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及其他伤害等。 (二)按照损伤程度划分 分为轻伤事故、重伤事故和死亡事故三类。 1、轻伤事故,是指造成职工肢体伤残,或某些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轻度损伤,伤害后果不太严重的事故。 2、重伤事故,是指职工伤亡事故中负伤严重的事故。 3、死亡事故,是指职工在工作劳动中致死的重大伤亡事故。 (三)按照伤残级别划分 分为1-10级共10个伤残等级,其中1级伤残等级最严重,10级伤残等级最轻。每个伤残等级鉴定和赔偿标准都不同。 一、工伤事故是指什么 工伤事故又称劳动事故,有广义、狭义之分。在狭义上,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关工伤保险的业务指南中指出工伤事故应该是指适用《工伤保险条例》的所有用人单位的职工在工作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和急性中毒事故其本质特征是由于工作原因直接或间接造成的伤害和急性中毒事故;广义的工伤事故还包括罹患职业病。 二、工伤事故处理的四不放过原则是什么 1、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首先要针对事故,认真分析。找出导致事故发生的真正原因。 2、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对有关责任者进行严肃处理,这是依法对事故责任者进行责任追究的具体体现。 3、没有制定出防范措施不放过。必须通过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和危害,使广大职工从中受到教育。吸取教训,进而提高认识,在工作中防止事故的发生,真正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 4、事故责任者没有受到处理不放过。针对事故发生的原因,不但要制定出防止类似事故重复发生的预防措施,还要针对事故发生所暴露出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彻底整改,真正杜绝事故的再次发生。 结语 工伤事故是指在工作过程中发生的、由职工人身伤亡和急性中毒等事故。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工伤事故被划分为20类,并按照损伤程度和伤残级别进行划分。其中,轻伤事故指造成职工肢体伤残或器官轻度损伤,伤害后果不严重的事故;重伤事故指职工伤亡事故中负伤严重的事故;死亡事故指职工在工作劳动中致死的事故。工伤事故处理的四不放过原则包括: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制定出防范措施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受到处理不放过。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2010修订):第二章 工伤保险基金 第十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时缴纳工伤保险费。职工个人不缴纳工伤保险费。 用人单位缴纳工伤保险费的数额为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乘以单位缴费费率之积。 对难以按照工资总额缴纳工伤保险费的行业,其缴纳工伤保险费的具体方式,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规定。 工伤保险条例(2010修订):第一章 总 则 第四条 用人单位应当将参加工伤保险的有关情况在本单位内公示。 用人单位和职工应当遵守有关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执行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预防工伤事故发生,避免和减少职业病危害。 职工发生工伤时,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措施使工伤职工得到及时救治。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18修正):第一章 总 则 第七条 用人单位必须依法参加工伤保险。 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工伤保险的监督管理,确保劳动者依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