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未签订合同的劳动者如何依法领取工资? |
释义 | 未签订劳动合同辞职未获工资,解决方法包括与老板协商、向劳动监察机构投诉,申请劳动仲裁要回工资;凭证包括工资支付记录、社保缴纳记录、工作证等;用人单位未签合同可要求双倍工资;如对仲裁结果不满,可起诉基层法院。建议及时维权。 法律分析 未签订劳动合同而辞职时,公司又不支付工资,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解决: 1、跟老板协商解决; 2、向劳动监察机构投诉,由其责令用人单位解决; 3、到当地劳动局内设机构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要回工资,该程序是专门为了解决劳资纠纷的,而且不要缴纳任何费用。未签订劳动合同,申请劳动仲裁时,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时可参照下列凭证: (一)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 (二)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 (三)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 (四)考勤记录; (五)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 其中,(一)、(三)、(四)项的有关凭证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 如果用人单位没和你签订劳动合同,那么不仅可以追讨拖欠工资,还可以要求双倍工资。 4、对劳动仲裁结果不服,可以向该劳动仲裁委员会所在地基层法院起诉。 建议你及是维权,不要过了时效。 拓展延伸 劳动者未签订合同时如何保障合法权益? 对于未签订合同的劳动者,保障其合法权益是至关重要的。首先,劳动者可以通过与雇主进行积极沟通,明确工作内容、薪资待遇等方面的约定,并尽量达成书面协议以确保权益。其次,劳动者可以咨询劳动监察部门或劳动仲裁机构,寻求法律援助和维权建议。此外,劳动者也可以加入工会组织,以集体行动的方式维护自身权益。若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劳动者可以通过法律途径提起诉讼,维护自身权益。总之,劳动者应保持警惕,增强法律意识,积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确保公平、公正的劳动环境。 结语 合法权益保障对于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至关重要。通过与雇主积极沟通、寻求法律援助和维权建议,以及加入工会组织,劳动者可以保障自身权益。如若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劳动者可通过法律途径提起诉讼,维护自身权益。劳动者应保持警惕,增强法律意识,积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确保公平、公正的劳动环境。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