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探讨行贿者心理底线 |
释义 | 行贿数额超过一万元,构成行贿罪,可判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行贿金额在二十万元至一百万元之间,或在十万元至二十万元之间且具备四种特定情节之一的,属于“情节严重”;若因行贿导致经济损失超过一百万元,被认定为“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 法律分析 一万元以上,为谋取不正当利益向国家工作人员行贿,数额在一万元以上的,应按行贿罪追究刑事责任,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行贿数额在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一百万元,或在十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并具有四种特定情节之一的,属于法律规定的“情节严重”;因行贿谋取不正当利益,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一百万元以上的,应认定为“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 拓展延伸 行贿者的道德底线与法律底线的边界 行贿者的道德底线与法律底线的边界是一个复杂而引人深思的问题。行贿作为一种不道德行为,在道德底线上被广泛谴责。然而,法律底线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可能存在差异,行贿行为的界定也因此有所不同。有些行贿行为可能在某些法律体系下被视为合法,而在其他法律体系下则被明确禁止。因此,行贿者的道德底线与法律底线之间的边界存在模糊和争议。对于社会来说,通过加强法律规范和道德教育,可以帮助明确和强化这一边界,促使行贿者意识到其行为的不当性,并最终减少行贿行为的发生。 结语 在行贿问题上,道德底线与法律底线的界限复杂而深远。行贿被广泛谴责,因其不道德性。然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底线存在差异,行贿定义也因此不同。有些行贿在某些法律体系下合法,而在其他体系下被明确禁止。因此,行贿者的道德底线与法律底线存在模糊和争议。通过加强法律规范和道德教育,明确和强化这一边界,可以帮助行贿者认识到其行为的不当性,最终减少行贿的发生。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百八十八条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是行贿罪。在经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的,以行贿论处。因被勒索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没有获得不正当利益的,不是行贿。 第三百八十九条对犯行贿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因行贿谋取不正当利益,情节严重的,或者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或者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行贿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待行贿行为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对侦破重大案件起关键作用的,或者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160; 第三百九十条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以财物的,或者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第三百九十二条单位为谋取不正当利益而行贿,或者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回扣、手续费,情节严重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为谋取不正当商业利益,给予外国公职人员或者国际公共组织官员以财物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单位犯前两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行贿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待行贿行为的,可以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行贿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或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五百万元以上;或者在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一百万元,并具有四种特定情节之一的,属于“情节特别严重的”。这些情节分别是,向三人以上行贿;将违法所得用于行贿;为实施违法犯罪活动,向负有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监督管理职责的国家工作人员行贿,严重危害民生、侵犯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以及向行政执法机关、司法机关的国家工作人员行贿,影响行政执法和司法公正。依照现行《刑法》,“情节严重”,或者“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