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商品跟实物描述不符属不属于诈骗 |
释义 | 广告虚假宣传与诈骗有不同的对象、手段和犯罪主体。虚假宣传侵犯广告市场管理制度和消费者权益,采用虚假宣传手段;而诈骗则涉及公私财物的所有权,采用欺骗手段。广告主、经营者和发布者为虚假宣传的犯罪主体,而诈骗则适用于一般主体。当消费者遇到虚假广告时,应向工商行政部门举报,他们有权进行现场检查、调查询问、查封扣押等措施,以维护消费者权益。 法律分析 一、图片与实物不符算虚假广告吗 1、图片与实物不符算虚假广告。 2、根据《广告法》第四条规定,广告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 3、广告主应当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负责。同时,如果当事人遇到虚假广告,应该向当地的工商行政部门进举报。 4、根据《广告法》第四十九条规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履行广告监督管理职责,可以行使下列职权: (一)对涉嫌从事违法广告活动的场所实施现场检查; (二)询问涉嫌违法当事人或者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和其他有关人员,对有关单位或者个人进行调查; (三)要求涉嫌违法当事人限期提供有关证明文件; (四)查阅、复制与涉嫌违法广告有关的合同、票据、账簿、广告作品和其他有关资料; (五)查封、扣押与涉嫌违法广告直接相关的广告物品、经营工具、设备等财物; (六)责令暂停发布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涉嫌违法广告;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职权。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广告监测制度,完善监测措施,及时发现和依法查处违法广告行为。 二、虚假宣传和诈骗的区别 1、虚假宣传和诈骗侵犯的客体不同。前者侵犯的是广告市场管理制度和不特定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而后者则是侵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 2、虚假宣传和诈骗客观方面不同。前者是采用利用广告作虚假宣传的特定手段,而后者则是采用隐瞒真象和虚构事实的欺骗方法; 3、虚假宣传和诈骗犯罪主体不同。前者是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和广告发布者,而后者则是一般主体。 结语 虚假广告侵犯了广告市场管理制度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应受到法律的制裁。根据《广告法》和相关规定,广告主应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负责。若遇到虚假广告,应向工商行政部门举报,他们有权进行现场检查、调查、查阅相关资料等。虚假宣传与诈骗有所区别,前者侵犯广告市场制度和消费者权益,后者则侵犯财产所有权。虚假宣传主要通过广告进行欺骗,而诈骗则采用隐瞒真相和虚构事实的手段。广告主、经营者和发布者应承担虚假广告的法律责任,工商行政部门应加强广告监测,及时查处违法行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2021修正):第二章 广告内容准则 第八条 广告中对商品的性能、功能、产地、用途、质量、成分、价格、生产者、有效期限、允诺等或者对服务的内容、提供者、形式、质量、价格、允诺等有表示的,应当准确、清楚、明白。 广告中表明推销的商品或者服务附带赠送的,应当明示所附带赠送商品或者服务的品种、规格、数量、期限和方式。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广告中应当明示的内容,应当显著、清晰表示。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2022修正): 第四章 经营者集中 第二十八条 经营者向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申报集中,应当提交下列文件、资料: (一)申报书; (二)集中对相关市场竞争状况影响的说明; (三)集中协议; (四)参与集中的经营者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上一会计年度财务会计报告; (五)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规定的其他文件、资料。 申报书应当载明参与集中的经营者的名称、住所、经营范围、预定实施集中的日期和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规定的其他事项。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2021修正):第二章 广告内容准则 第二十五条 招商等有投资回报预期的商品或者服务广告,应当对可能存在的风险以及风险责任承担有合理提示或者警示,并不得含有下列内容: (一)对未来效果、收益或者与其相关的情况作出保证性承诺,明示或者暗示保本、无风险或者保收益等,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二)利用学术机构、行业协会、专业人士、受益者的名义或者形象作推荐、证明。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