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既遂和中止的区别 |
释义 | 犯罪既遂和犯罪中止的区别及处罚不同。犯罪既遂是指罪犯完成了犯罪行为并对他人或国家产生实质危害,按照法定刑处罚。犯罪中止是指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根据情况减轻或免除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四条规定。 法律分析 1、定义不同 犯罪的既遂是指行为人所实施的行为已经齐备了刑法分则对某一具体犯罪所规定的全部构成要件。通俗的说就是指罪犯完成了他的犯罪行为并且犯罪结果产生了,已经对他人或者国家利益产生的实质危害。 犯罪中止是指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行为。它可能发生在预备犯罪的阶段,也可能发生在已经着手犯罪之后犯罪结果出现之前的阶段。 2、处罚不一样 犯罪既遂的罪犯在量刑时,直接按照刑法分则具体犯罪条文规定的法定刑幅度处罚。 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相关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十四条【犯罪中止】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拓展延伸 既遂和中止:法律上的差异与应用场景 既遂和中止是法律领域中两个重要概念,它们在法律上有着明显的差异与不同的应用场景。既遂是指犯罪行为已经完成,犯罪人已经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例如实施了盗窃、抢劫等行为。而中止则是指犯罪行为在未完成之前被主动中断或被外部因素干预,例如被抓获、被制止等情况。既遂与中止的区别在于犯罪行为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在法律适用上,既遂犯罪往往会面临更严厉的法律制裁,而中止犯罪则可能会考虑到犯罪行为未能完成的因素,对犯罪人可能会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因此,在实际应用中,理解既遂和中止的差异对于正确评估和处理犯罪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 既遂与中止是法律领域中两个重要概念,对于犯罪行为的判断和处罚有着明显的差异。既遂是指犯罪行为已经完成,犯罪人已经对他人或国家利益造成了实质危害。而中止则是指犯罪行为在未完成之前被主动中断或被外部因素干预。在法律适用上,既遂犯罪往往会面临更严厉的法律制裁,而中止犯罪则可能会考虑到犯罪行为未能完成的因素,对犯罪人可能会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因此,正确理解既遂和中止的差异对于评估和处理犯罪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法律依据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八章 侦 查 第九节 辨 认 第二百六十条 辨认时,应当将辨认对象混杂在特征相类似的其他对象中,不得在辨认前向辨认人展示辨认对象及其影像资料,不得给辨认人任何暗示。 辨认犯罪嫌疑人时,被辨认的人数不得少于七人;对犯罪嫌疑人照片进行辨认的,不得少于十人的照片。 辨认物品时,混杂的同类物品不得少于五件;对物品的照片进行辨认的,不得少于十个物品的照片。 对场所、尸体等特定辨认对象进行辨认,或者辨认人能够准确描述物品独有特征的,陪衬物不受数量的限制。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八章 侦 查 第九节 辨 认 第二百六十一条对犯罪嫌疑人的辨认,辨认人不愿意公开进行时,可以在不暴露辨认人的情况下进行,并应当为其保守秘密。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修改《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决定: 第三条 窃取、收买、非法提供他人信用卡信息资料,足以伪造可进行交易的信用卡,或者足以使他人以信用卡持卡人名义进行交易,涉及信用卡一张以上不满五张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七十七条之一第二款的规定,以窃取、收买、非法提供信用卡信息罪定罪处罚;涉及信用卡五张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七十七条之一第一款规定的“数量巨大”。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八章 侦 查 第十节 技术侦查 第二百六十七条 采取技术侦查措施,必须严格按照批准的措施种类、适用对象和期限执行。 在有效期限内,需要变更技术侦查措施种类或者适用对象的,应当按照本规定第二百六十五条规定重新办理批准手续。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