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商铺房租在疫情期间的政策减免 |
释义 | 疫情期间商铺房租减免政策的主旨是:对于服务业小微企业,房屋业主应减免至少三个月的租金,或按照合同计算的减免金额,以缓解疫情导致的经营困难。在房屋租赁合同纠纷中,出租人可能要求解除合同并追究承租人违约责任,而承租人可能要求解除合同或减免租金,以应对疫情带来的经营损失。 法律分析 关于疫情期间商铺房租减免政策: 1、减免至少三个月租金,指房屋业主按月减免三个月(含)以上的租金;或通过定额或比例等方式减免租金,按照2022年有效合同(协议)计算的减免租金额度,相当于三个月(含)以上的租金; 2、其中服务业小微企业是指从事交通运输服务、邮政服务、电信服务、建筑服务、金融服务、现代服务、生活服务等行业,且同时符合2021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30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5000万元等三个条件的企业。 疫情可能导致如下房屋租赁合同纠纷: 1、出租人起诉要求解除房屋租赁合同并要求承租人承担违约责任的纠纷。此类案件的主要事实和理由为:疫情防控期间,承租人未按照合同约定按时足额支付租金,构成违约,导致出租人合同目的不能实现,故起诉要求解除合同,并由承租人承担相应违约责任等; 2、承租人起诉要求解除房屋租赁合同的纠纷。此类案件的主要事实和理由为:因疫情防控需要,承租人不能或不能完全使用租赁房屋,合同目的不能实现,或者承租人主张因疫情防控导致其经营损失,继续履行合同成本过高,起诉要求提前终止房屋租赁合同; 3、承租人起诉要求减免租金的纠纷。此类案件的主要事实和理由为:合同订立时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疫情防控导致承租人不能使用或不能完全使用租赁房屋,如果继续按照原合同履行,负担过重,压力过大,故起诉要求减免租金。 结语 在疫情期间,商铺房租减免政策的出台为受疫情影响的小微企业提供了一定的支持。然而,此政策也可能引发房屋租赁合同纠纷。出租人可能要求解除合同并追究承租人的违约责任,而承租人则可能主张由于疫情防控导致无法使用租赁房屋或经营损失,要求解除合同或减免租金。在处理此类纠纷时,应充分考虑双方的权益和疫情对经营的影响,并依法维护合同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九十条 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当事人迟延履行后发生不可抗力的,不能免除责任。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