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年度平均缴费工资指数计算方式是将每年的缴费工资指数都相加,然后用它的总和除以年限便可得出。年度平均缴费工资指数指的是指由参加养老保险社会统筹人员历年缴费工资指数取出的的平均值。缴费工资指数就是指参保人员的工资是社平工资的几倍,这项缴费每年都会进行一次计算。 平均缴费工资指数与养老金水平的高低密切相关,平均缴费工资指数高,养老金待遇就相应提高。个人平均缴费指数反映职工在整个缴费年限或连续计算的若干缴费年限中的缴费工资平均水平,是计算过度性养老金(退休金)的重要指标。 缴费工资:是“职工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工资”的简称,只按照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规定,经核定作为缴费基数的职工工资收入,包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等收入之和。当年缴费工资以上工资收入核定。缴费工资以上年全省(或全市)社会平均工资的60%和300%为下限和上限,因此,对较低收入和较高收入者而言,缴费工资不一定等于工资收入。 人社部规定社保缴费不能低于当地缴费基数的60%,不得高于300%。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四十六条 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 工资水平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国家对工资总量实行宏观调控。 第四十七条 用人单位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经济效益,依法自主确定本单位的工资分配方式和工资水平。 第四十八条 国家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最低工资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报国务院备案。 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第四十九条 确定和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应当综合参考下列因素: (一)劳动者本人及平均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 (二)社会平均工资水平; (三)劳动生产率; (四)就业状况; (五)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第五十条 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第五十一条 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丧假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