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不正当竞争行为形式有哪些种类? |
释义 | 不正当竞争行为有哪些表现形式?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混淆行为行为、公用企业或其他依法享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的限制竞争行为、政府机构的限制竞争行为、商业贿赂行为、虚假宣传行为等。不正当竞争的形式有哪些?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表现形式 一、混淆行为行为 1、假冒他人注册商标; 2、与知名商品相混淆;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璜、或者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璜、造成和他人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他人的商品; 3、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姓名,引人误认为是他人的商品; 4、在商品上伪造产地,对商品质量作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 二、公用企业或其他依法享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的限制竞争行为 1、限定用户或消费者只能购买和使用其附带提供的相关商品,而不得购买和使用其他经营者提供的符合技术标准的同类商品; 2、限定用户或消费者只能购买和使用其指定的经营者生产或者经销的商品,而不得购买和使用其他经营者提供的符合技术标准的同类商品; 3、强制用户、消费者购买其提供的不必要的商品及配件; 4、强制用户、消费者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提供的不必要的商品; 5、以验验商品质量、性能等为借口,阻碍用户、消费者购买、使用其他经营者提供的符合技术标准的其他商品; 6、对不接受其不合理条件的用户、消费者拒绝、中断或者削减供应相关商品,或者滥收费用; 7、其他限制竞争的行为。 三、政府机构的限制竞争行为 1、实施行政性强制经营活动,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限制其他经营者正当的经营活动; 2、实施地区封锁行为:限制外地商品进入本地市场或者本地商品流向外地市场。 四、商业贿赂行为经营者为争取交易机会,暗中给予能够影响市场交易的有关人员以财物或其他好处。商业贿赂的主要形式是回扣。 五、虚假宣传行为经营者利用广告或其他公众知道的方法,对商品的质量、制作成份、性能、用途、生产者、有效期限、产地等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构成虚假广告必须达到足以引起一般公众误解的程度。 六、侵犯商业秘密行为 1、以盗窃、利诱、胁迫或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2、披露、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3、与权利人有业务关系的单位和个人违反合同约定或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4、权利人的职工违反合同约定或者权利人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5、第三人明知或应知上述违法行为,获取、使用或披露他人的商业秘密,视为侵犯商业秘密。 七、低价倾销行为四种不构成低价倾销行为的法定情形: 1、销售鲜活商品; 2、处理有效期限即将到期的商品或者其他积压的商品; 3、季节性降价; 4、因清偿债务、转产、歇业降价销售商品。 八、搭售或附加不合理条件行为 1、搭售; 2、限制转售价格; 3、限制转售地区; 4、限制转售客户; 5、限制技术受让方在合同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新技术的研制开发等。 九、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 1、谎称有奖销售或对所设奖的种类、中奖概率、最高奖金额、总金额、奖品种类、数量、质量、提供方法等作虚假不实的表示; 2、采取不正当手段故意让内定人员中奖; 3、故意将设有中奖标志的商品、奖券不投放市场或不与商品、奖券同时投放;故意将带有不同奖金金额或奖品标志的商品、奖券按不同时间投放市场; 4、抽奖式的有奖销售,最高奖的金额超过5000元; 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种类如下:使他人误认为是他人商品或者与他人存在特定联系的混淆行为;对商品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的行为;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贿赂其他单位或者个人谋取交易机会或者竞争优势的行为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六条 经营者不得实施下列混淆行为,引人误认为是他人商品或者与他人存在特定联系: (一)擅自使用与他人有一定影响的商品名称、包装、装潢等相同或者近似的标识; (二)擅自使用他人有一定影响的企业名称(包括简称、字号等)、社会组织名称(包括简称等)、姓名(包括笔名、艺名、译名等); (三)擅自使用他人有一定影响的域名主体部分、网站名称、网页等; (四)其他足以引人误认为是他人商品或者与他人存在特定联系的混淆行为。 第八条 经营者不得对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用户评价、曾获荣誉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等。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