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收到诈骗信件怎么举报 |
释义 | 如何应对网络诈骗及诈骗金额立案要求 收到诈骗信息应向发生地公安机关报案,保留证据并举报诈骗网站和分子。网络诈骗金额达到3000元以上才能立案,否则可进行治安管理处罚。常见网络诈骗类型包括假咨询信息、网上拍卖、上网服务骗局、信息/成人服务、购买软件骗局、贷款申请费和信用卡申请。 法律分析 一、收到诈骗信息应该向哪里举报 收到诈骗信息应该向发生地的公安机关举报。 1.公民受到诈骗的,应该向诈骗行为发生地的公安机关报案,以挽回自己的损失; 2.当事人也可通过对诈骗网站、诈骗分子的即时通讯账号举报,防止其他人继续遭受损失; 3.尽可能多的留存证据,例如打款记录截图或银行转账单据、聊天记录截图、通话录音等; 4.将公安部门的接警或立案回执、证据材料、违法网站网址、违法即时通讯账号等一并向举报中心提交。 二、网络诈骗的钱多少立案 网络诈骗的钱要达到3000元以上才能立案。诈骗金额达到3千元即构成立案追诉的标准,如果不构成犯罪标准,而有诈骗行为的,可以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三、网络诈骗的常见类型有哪些 1.假咨询信息。受网上假咨询信息负面影响很大的行业是证券业。 2.网上拍卖。网上拍卖与网上购物无疑是网上消费的热点。 3.和上网服务有关的骗局。消费者看到一些网上广告说,只要到某某网站免费注册一下,该网站将提供免费上网服务。 4.信息/成人服务骗局。成人内容的网站往往有很多光顾者。 5.购买电脑软件骗局。 6.贷款申请费。网上有人提供利息很低的房屋或汽车贷款,申请条件也相当宽松,说是只要付一笔贷款申请费就保证批给你贷款。 7.信用卡申请。有些人因为信用记录不好,很难申请到信用卡。 结语 如果您收到诈骗信息,应该立即向发生地的公安机关举报。您可以向诈骗行为发生地的公安机关报案,以挽回自己的损失,并通过举报诈骗网站和诈骗分子的即时通讯账号,防止其他人继续受骗。同时,尽可能多地收集留存证据,如打款记录截图、聊天记录截图和通话录音等。如果诈骗金额达到3000元以上,可以立案追诉,否则可以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网络诈骗常见类型包括假咨询信息、网上拍卖、和上网服务相关的骗局、信息/成人服务骗局、购买电脑软件骗局、贷款申请费和信用卡申请。请大家提高警惕,保护个人信息和财产安全。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修改《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决定: 第十二条 违反国家规定,使用销售点终端机具(POS机)等方法,以虚构交易、虚开价格、现金退货等方式向信用卡持卡人直接支付现金,情节严重的,应当依据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的规定,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 实施前款行为,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的,或者造成金融机构资金二十万元以上逾期未还的,或者造成金融机构经济损失十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规定的“情节严重”;数额在五百万元以上的,或者造成金融机构资金一百万元以上逾期未还的,或者造成金融机构经济损失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规定的“情节特别严重”。 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上述方式恶意透支,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的规定,以信用卡诈骗罪定罪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三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第五节 金融诈骗罪 第一百九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使用伪造的信用卡,或者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的; (二)使用作废的信用卡的; (三)冒用他人信用卡的; (四)恶意透支的。 前款所称恶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催收后仍不归还的行为。 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修改《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决定: 第十条 恶意透支数额较大,在提起公诉前全部归还或者具有其他情节轻微情形的,可以不起诉;在一审判决前全部归还或者具有其他情节轻微情形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但是,曾因信用卡诈骗受过两次以上处罚的除外。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