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典当和民间借贷区别 |
释义 | 1、性质不同。民间借贷是属于互助性质的行为,通常属于私人之间的单独交往。虽然放贷者也从中牟取利益,但其利息一般不高,并且最多只能为银行利息的四倍,超出四倍的部分则不受法律的保护。而高利贷的放贷者则是以牟取暴利为其唯一的目的,放贷者把放贷当做一种商业行为,其行为发挥着银行的职能,通常利息奇高,而不只是略超出银行利息四倍。2、规模不同。民间借贷的规模一般较小,其借贷对象一般只针对特定的个人和单位,并且放贷的次数较少。而高利贷则规模较大,通常是向不特定的多数人、多次发放贷款。为了正确区分高利贷与民事法律规范中的民间借贷,有法律界人士对高利贷定义如下:个人或者非金融机构以牟利为目的,利用非银行借贷资金,通过约定的方式,向不特定的多数人,以远高于银行同期利率四倍(不包括四倍)的利率多次放贷给他人的行为。 一、私人放高利贷是否是违法的 私人放高利贷违法。《民法典》规定,禁止高利放贷。 民间借贷中私人放高利贷的本金受到保护,不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的利息同样受到法律保护,超出的则不受法律保护。 故借款人只偿还本金及法律规定范围内利息即可。 虽然刑法中没有关于高利贷的罪名,但如果在放高利贷的过程中有触犯刑法的,就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二、高利贷的放贷法律有没有规定 高利贷放贷当然违法。我国法律明确规定,禁止高利放贷,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关于民间借贷的利率我国法律规定,民间借贷利息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如果放高利贷的,对于超过国家规定部分的利息法律是不予保护的。 《民法典》第六百八十条,禁止高利放贷,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的,视为没有利息。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约定不明确,当事人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当地或者当事人的交易方式、交易习惯、市场利率等因素确定利息;自然人之间借款的,视为没有利息。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一条 本规定所称的民间借贷,是指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及其相互之间进行资金融通的行为。 经金融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从事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因发放贷款等相关金融业务引发的纠纷,不适用本规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