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加工假冒产品怎么处罚 |
释义 | 加工假冒产品构成刑事犯罪,可判刑或罚款。为生产假冒产品提供帮助也属犯罪。提供欺诈商品或服务的经营者应赔偿消费者受损失的一倍。假冒伪劣产品不算商品,禁止伪造标志、产地、厂名、掺假以次充好。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需公安机构立案处理。 法律分析 一、帮别人加工假冒产品怎么处罚的 构成生产伪劣产品罪可以判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为生产假冒伪劣产品提供技术帮助的,在明知是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的情况下,就算是替别人加工的,也是会构成刑事犯罪的,一般的情况下可以认定生产伪劣产品罪的主犯,可以追究刑事责任。 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属于法律上规定禁止生产、销售的产品而为其提供运输、保管、仓储等便利条件的,或者为以假充真的产品提供制假生产技术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一倍。 二、假冒伪劣产品算商品吗 不是,劣质品是指产品质量不符合安全、卫生标准的要求,存在危及消费者人身、财产安全的危险,或者失去了产品应当具备的使用性能的产品。 它们中有些虽然有使用价值,但是都一律不能算商品,因为他们不能像普通商品那样正常交易,或者它们没有包含社会必要劳动,它们即使含有少量劳动,但那不是一般意义的社会必要劳动,而是为了获取非正当利益为了不等价交易而花费的劳动,它甚至可能是产生危害的一种劳动,因此它不能得到社会承认(即使交易发生,那是因为购买者不明真相,消费者是不会买假货的),是没有价值的。没有价值的东西当然不是商品了。 禁止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禁止伪造产品的产地,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厂名、厂址,禁止在生产、销售的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 符合生产伪劣产品罪的认定条件,可以判两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假冒伪劣产品并不能算作是商品,虽然他们有使用价值,但不能像普通商品那样正常进行交易,因此不能算作是商品。生产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涉案金额在5万元以上的,需要由公安机构立案处理。 结语 生产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是违法行为,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涉案金额在5万元以上的案件需要由公安机构立案处理。构成生产伪劣产品罪的,可能面临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的罚金。提供技术帮助或为其提供便利条件的,也会构成刑事犯罪。对于经营者提供欺诈行为的,消费者有权要求增加赔偿金额为购买商品价款或接受服务费用的一倍。虽然假冒伪劣产品有使用价值,但并不能被视为商品,因其无法正常进行交易且涉及非正当利益。因此,生产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将面临法律的严厉制裁。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三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第一节 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 第一百四十八条 生产不符合卫生标准的化妆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卫生标准的化妆品,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三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第一节 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 第一百四十五条 生产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医疗器械、医用卫生材料,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医疗器械、医用卫生材料,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三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第一节 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 第一百五十条 单位犯本节第一百四十条至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之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该条的规定处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