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不是每个用人单位都必须发放。 根据规章:当日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时,用人单位需停止安排劳动者从事当日的室外露天作业;而当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35℃以上的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或不能采取有效举措将工作场所的温度降到33℃以下的,就应当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并纳入薪资总额。只有满足气温与工作场所两个方面的条件,才有机会拿到高温津贴。 补贴标准:高温津贴标准包括:用人单位每年夏季安排劳动者在高温天气下露天工作,按每人每月不低于60元的标准发放津贴;不能采取有效举措将室内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不含33℃),按每人每月不低于45元的标准发放。 能够领取高温津贴者必须是在高温下工作的岗位职工,包括建筑工人、无空调的公交车司机、露天环卫工人等。室外露天作业人员高温津贴每人每月不低于60元;在33℃(含33℃)以上室内工作场所作业的人员,每人每月不低于45元。高温补贴并非每个劳动者都有,劳动者在高温天气下露天工作以及不能采取有效举措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才能获得高温津贴。 什么样的天气算高温天气?地市级以上气象主管部门所属气象台站,向公众发布的日最高气温35℃以上的天气都算高温天气。如果企业安排劳动者在35℃以上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以及不能采取有效举措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都应当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而且,防暑降温饮料不能充抵高温津贴。 法律依据: 《防暑降温举措管理办法》 第十一条 用人单位应当为高温作业、高温天气作业的劳动者供给足够的、符合卫生标准的防暑降温饮料及必需的药品。不得以发放钱物替代提供防暑降温饮料。防暑降温饮料不得充抵高温津贴。 第十七条 劳动者从事高温作业的,依法享受岗位津贴。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35℃以上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以及不能采取有效举措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应当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并纳入薪资总额。高温津贴标准由省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状况适时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