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民法典中合同的效力分为哪几种如何认定 |
释义 | 民法典规定合同效力条件,包括民事行为能力、真实意思表示和不违法违背公序良俗。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仅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无效合同可不作处理或返还财产,恶意行为可能导致财产没收或追究刑事责任。 法律分析 一、民法典中合同的效力分为哪几种如何认定 民法典规定,签订合同当事人有民事行为能力,是真实意思表示,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和公序良俗,就具有法律效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三条【民事法律行为有效的条件】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第四百六十五条【依法成立的合同效力】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 依法成立的合同,仅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二、合同被确认无效时如何处理 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尚未履行的,不得履行,正在履行的,应立即终止履行。 (1)无后果的不做处理 如:在合同履行前,被确认无效,此时尚未造成后果,可不作处理。 (2)在当事人之间返还财产 返还财产是指合同当事人在合同被确认无效或者被撤销以后,对已交付给对方的财产享有返还请求权,而已接受该财产的当事人则有返还财产的义务。 (3)没收非法财产归国家所有 当事人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因此取得的财产收归国家所有,或者返还集体、第三人。 如双方都属故意,则双方都无权要求返还财产,应追缴双方已付给对方或约定付给对方而尚未给对方的财产,予以没收上缴国库;或根据有关法规处以罚款;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结语 合同的效力分为几种,具备民事行为能力、真实意思表示、不违反法律规定和公序良俗的合同具有法律效力。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仅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对于被确认无效的合同,尚未履行的不得履行,正在履行的应立即终止。处理方式包括无后果的不做处理、在当事人之间返还财产以及没收非法财产归国家所有。双方若属故意,则无权要求返还财产,应追缴已付给对方的财产,予以没收上缴国库,或根据法规处以罚款。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章 合同的履行 第五百一十六条 当事人行使选择权应当及时通知对方,通知到达对方时,标的确定。标的确定后不得变更,但是经对方同意的除外。 可选择的标的发生不能履行情形的,享有选择权的当事人不得选择不能履行的标的,但是该不能履行的情形是由对方造成的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章 合同的变更和转让 第五百四十七条 债权人转让债权的,受让人取得与债权有关的从权利,但是该从权利专属于债权人自身的除外。 受让人取得从权利不因该从权利未办理转移登记手续或者未转移占有而受到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七章 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 第五百六十四条 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解除权行使期限,期限届满当事人不行使的,该权利消灭。 法律没有规定或者当事人没有约定解除权行使期限,自解除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解除事由之日起一年内不行使,或者经对方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不行使的,该权利消灭。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