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的定罪量刑?
释义
    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的处罚是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罚是5年以上有期徒刑。如编造了虚假恐怖信息但没有传播出去,或只是在特定的亲戚朋友中谈论并未扩散的,或者虽然扰乱了社会秩序,但没有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不能构成本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第一款规定,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一、起诉恐吓罪需要哪些证据
    我国刑法中没有恐吓罪,如果以非法占有财物为目的,有威胁、要挟等行为的,可能涉嫌诈骗勒索罪或抢劫罪(当场取财)。
    证据方面:有威胁、要挟等行为,有非法占有财物的目的方面的证明材料。如果不是单纯的恐吓行为还有其它情况则如下:
    1、恐吓时索要财物,有可能构成敲诈勒索罪。我国《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三)第八条规定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这就是说这样的恐吓这是构成犯罪的。如果罪名成立,情节严重的要触犯刑法判刑,但没有恐吓的特定条文,可根据他威胁恐吓的事来查找相关条文。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1)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
    (2)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
    (3)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
    (4)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纠集他人多次实施前款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
    在司法实践中,如果遇到恐吓行为的,行为人实施恐吓的具体行为如果构成其他犯罪的,应该按照其他犯罪的刑事处罚标准量刑。
    二、疫情期间恶意诽谤他人得病怎么处罚?
    需要追究相关法律责任,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相关规定:
    第三条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的规定,在五年以下有期徒刑范围内酌情从重处罚:
    (一)致使航班备降或返航;或者致使列车、船舶等大型客运交通工具中断运行的;
    (二)多次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的;
    (三)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二十万元以上的;
    (四)造成乡镇、街道区域范围居民生活秩序严重混乱的;
    (五)具有其他酌情从重处罚情节的。
    第四条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的“造成严重后果”,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一)造成三人以上轻伤或者一人以上重伤的;
    (二)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五十万元以上的;
    (三)造成县级以上区域范围居民生活秩序严重混乱的;
    (四)妨碍国家重大活动进行的;
    (五)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
    第五条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同时又构成其他犯罪的,择一重罪处罚。
    第六条本解释所称的“虚假恐怖信息”,是指以发生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劫持航空器威胁、重大灾情、重大疫情等严重威胁公共安全的事件为内容,可能引起社会恐慌或者公共安全危机的不真实信息。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
    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 23:5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