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酒友责任:酒后驾车如何担责? |
释义 | 酒友在酒后出事故需要承担相应责任,根据民法典和其他法律规定,共同饮酒人在强迫性劝酒、明知对方不能喝酒、未将醉酒者安全护送以及酒后驾车未劝阻等情况下需承担赔偿责任。而醉酒的人犯罪应负刑事责任,因为醉酒并不剥夺其辨认和控制行为的能力,醉酒状态下的犯罪行为应受到法律制裁。酒后出事故并非一定需要酒友负责,但酒后驾车是违法行为,可能构成刑事犯罪,需追究刑事责任。 法律分析 一、酒后出事故酒友要负什么责任 一般来说,喝酒醉酒导致事故的,多数情况下属于喝酒者自己的责任,是怨不得别人的,但是根据《民法典》、《民法典》等法律规定,如果发生以下情况,则共同饮酒人是有过错的,应该根据相应的过错程度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1、强迫性劝酒。如故意灌酒用话要挟刺激对方喝酒,或者在对方已喝醉意识不清没有自制力的情况下,仍劝其喝酒的行为。虽然大部分情况下劝酒的人自己可能也伴有醉意,在没有清醒的意识下做的劝酒行为,但这种实际上仍然有过错。 2、明知对方不能喝酒。如明知对方的身体状况,仍劝其饮酒诱发疾病等。虽然按照仔细的分析看,不能喝酒的人最后被劝喝酒,也有自己不自知不克制的过错,但是,酒后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由劝酒开始诱发的,所以,当然需要负过错责任。 3、未将醉酒者安全护送。如饮酒者已失去或即将失去对自己的控制自能力,神志不清无法支配自己的行为时,酒友没有将其送至医院或安全送回家中。 4、酒后驾车未劝阻导致发生车祸等损害的。 二、醉酒的人犯罪需要负刑事责任吗?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这里说的“醉酒”,是指生理醉酒,即饮酒过量,导致酒精中毒出现精神失常的情况。在醉酒状态下,行为人在某种程度上可能减弱判断力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但并不会丧失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而且醉酒的人对自己行为控制能力的减弱是人为的,是醉酒前应当预见并可以得到控制的。所以,醉酒的人不属于无责任能力的人。《刑法》规定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对于一般公民来说,只要达到一定的年龄,生理和智力发育正常,就具有了相应的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从而具有刑事责任能力。但是,在出现疾病的情况下,辨认自己行为的性质、后果的能力与自我控制的能力也可能分离。只有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都具备,才属于有刑事责任能力。 不是任何情况下酒后出事故的,酒友一定要负法律责任的,通常在上述四种情况下,酒友此时才需要承担责任的。就法律层面上来看,酒后开车肯定是不好的行为,不仅属于违法行为,在醉酒的情况下,还会构成刑事犯罪,危险驾驶罪,那么就要依法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 结语 酒后出事故,酒友的责任需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共同饮酒人在强迫性劝酒、明知对方不能喝酒、未将醉酒者安全护送或未劝阻酒后驾车等情况下,应负相应的赔偿责任。而对于醉酒的人犯罪,根据我国《刑法》规定,醉酒并不免除其刑事责任。只有具备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的人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因此,酒后出事故需依法追究相应的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21修正):第七章法律责任第九十一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十五日拘留,并处五千元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十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后,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 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