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7岁女童失踪,竟是被人蓄意谋杀
释义
    河南省长葛市7岁女童失踪,家人急忙来报案。丁某欣(女,7岁)于3月27日8时在该村玩耍时失踪。经过调查,嫌疑人锁定在了同村的娄某林(男,76岁)身上,经过盘问调查,老人承认了自己的犯罪事实,该女孩的尸体在孟排村外被发现,距离村庄只有500米左右。76岁杀人怎么判刑?76岁老人犯故意杀人罪的,原则上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死刑一般不适用,但以特别残忍手段死亡的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已满十六周岁的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十四岁以下十六岁的,故意杀人、故意伤害、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毒、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承担刑事责任。十四岁以下十八岁以下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十六岁以下不受刑事处罚的,责令父母、监护人管教;必要时,政府也可以接受教育。第十七条75岁以上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第四十九条犯罪时不满十八岁的人和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75岁以上的人不适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的手段死亡的除外。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徒刑。故意杀人,违反故意杀人罪,必须同时满足以下要素:1.客体要件。故意杀人罪侵犯的对象是他人的生命权。法律生活是指能够独立呼吸和代谢的生活。2、客观要件首先,必须有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作为、不作为均可以构成。以不作为行为实施的杀人罪,只有那些对防止他人死亡结果发生负有特定义务的人才能构成。其次,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必须是非法的,即违反了国家的法律。执行死刑、正当防卫、紧急避险均不构成故意杀人罪(因紧急避险不构成故意杀人罪的案例极少,通常要避险+立功才可能会不构成犯罪)。经受害人同意而剥夺其生命的行为,也构成故意杀人罪。对所谓的“安乐死”,仍应以故意杀人罪论处,当然,量刑时可适用从轻或减轻的规定。再次,直接故意杀人罪的既遂和间接故意杀人罪以被害人死亡为要件,但是,只有查明行为人的危害行为与被害人死亡的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才能断定行为人负罪责。3、主体要件故意杀人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即我国刑法分则规定的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一般身份的犯罪主体。4、主观要件故意杀人罪在主观上须有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他人死亡的危害后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故意杀人的动机是多种多样和错综复杂的。常见的如报复、图财、拒捕、义愤、气愤、失恋、流氓动机等。动机可以反映杀人者主观恶性的不同程度,对正确量刑有重要意义。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4 16:5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