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释义 | 法律分析:在司法审判中,判断被告人在行使职务时是否存在故意或过失行为是非常关键的。如果存在故意或过失行为,则被告人应该被追究刑事责任或民事赔偿责任。但是,如果没有故意或过失行为,则不能追究被告人的责任。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二条规定:“意图和过失是犯罪的两种基本形态。”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在执行职务过程中,因过失致使公共财物损失或者造成他人损害的国家工作人员,应当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六条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过程中,因过失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机关或者单位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根据以上法律依据,可以看出,如果被告人在行使职务时存在故意或过失行为,应该被追究刑事责任或民事赔偿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