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单位如何处理员工触犯刑法? |
释义 | 劳动法第25条规定,若劳动者被追究刑事责任,用人单位可解除劳动合同。刑事责任包括被法院判处刑罚或免予刑事处罚。但用人单位可选择继续履行合同,若劳动者被管制、监外执行或缓刑,用人单位需配合公安机关监管。劳动法第25条还规定了其他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如试用期不符合条件、严重违纪或失职等。 法律分析 根据《劳动法》第25条规定,劳动者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刑事责任是指: 1、被人民法院判处刑罚(包括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的; 2、被人民法院依据新《刑法》第37条免予刑事处罚的。 因此,劳动者被追究刑事责任,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不过,用人单位认为劳动合同可以继续履行的确,也可以不解除劳动合同。如果劳动者被管制或者监外执行或缓刑,用人单位不解除合同的,有义务配合当地公安机关对犯罪分子进行监管。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二十五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拓展延伸 员工触犯刑法是否影响劳动合同的解除权力 根据劳动法和刑法的相关规定,员工触犯刑法行为确实可能影响劳动合同的解除权力。一方面,员工触犯刑法表明其违反了法律法规,严重损害了单位的利益和声誉,这可能构成劳动合同解除的正当理由。另一方面,刑法的规定可能会导致员工被判刑或受到其他刑事处罚,这将直接影响其履行劳动合同的能力和条件。因此,单位在员工触犯刑法的情况下,有权依法解除劳动合同。然而,具体情况还需综合考虑员工的违法行为性质、情节严重程度以及对单位利益造成的影响等因素,以确定是否解除劳动合同。最终的决定应遵循法律法规的规定,并在程序上合法合规。 结语 根据《劳动法》第25条规定,劳动者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然而,在员工触犯刑法的情况下,单位解除劳动合同需综合考虑员工的违法行为性质、情节严重程度以及对单位利益造成的影响等因素。最终的决定应遵循法律法规的规定,并在程序上合法合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四章 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第四十条 【无过失性辞退】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四章 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第三十七条 【劳动者提前通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五章 特别规定 第二节 劳务派遣 第六十五条 【劳务派遣中解除劳动合同】被派遣劳动者可以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八条的规定与劳务派遣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被派遣劳动者有本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情形的,用工单位可以将劳动者退回劳务派遣单位,劳务派遣单位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可以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