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五险的钱去哪里了
释义
    五险一金小常识:别说你懂社保
    说起社保那可真是永恒的话题,毕竟它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可又是那么的扑朔迷离,让人欢喜让人忧。之前很多同学热烈讨论社保到底有没有用,要不要单位上社保。小编以为,讨论这事儿的前提是,你得先搞明白社保是啥,有啥用,怎么用。接下来这几课里面,笔者就手把手教你搞懂你交五险一金的钱都去了哪儿以及怎么机智地物尽其用。
    五险一金的缴纳比例
    缴纳社保的政策规定
    如何看懂工资单
    首先,关于五险一金我们应该知道这些:
    1.五险一金是应税收入的抵扣项目
    比方说你税前收入是10000,养老险+医疗+失业+公积金(按12%算)占你税前收入的23%,也就是说可以扣除掉2300,剩下的7700再减去5000的免税额,剩下4200才是你要交税的部分。换句话说,从你工资里扣掉的五险一金,是免税的。
    2.五险一金是单位和个人配着交的,也就是说除了从你工资里扣掉的那部分,单位也会按照规定的相应比例给你缴,将来你账户里的钱是这两部分的总和。
    那么这五险一金到底你个人和公司都是按照什么比例在缴的呢?以职工上年度月平均工资为缴费基数,五险一金各项的缴纳比例如下:
    3.单位不给缴社保咋办?
    上次讲公积金的时候就有很多同学表示根本木有公积金,所以想必一定会有同学说自己没有社保。和不给缴公积金一样,不给缴社保也是违法的。根据《社会保险费申报缴纳管理规定》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30日内为其职工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并申报缴纳社会保险费。社保属于强制性保险,任何自愿放弃社保的协议都是无效的。单位不给交社保,可到劳动仲裁部门申请仲裁。当然,你可能觉得这样太麻烦,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那么,替代办法就是换份给你缴纳五险一金的工作吧……
    一分钟看懂工资单
    不知道有多少同学认真看过自己的工资单,上面那些数什么关系,怎么算出来的,为啥拿到手的是这么些?看了下面这张图你就秒懂了。
    粉色是进项,蓝色是扣除项。从这张工资单可以看到,五险一金是在税前扣除(也就是免税)的,扣除五险一金后为应税工资。应税工资还要扣掉5000的免税额(起征点5000),剩下的部分才是应纳税所得额,按这个计算个税,扣掉个税后就是你最后实际拿到手的钱。
    个税的计算
    在我国,涉及个人所得的各种纳税项目里,和咱们最相关的就是工资、薪金这一项。为了让同学们看明白后面要举的例子,先来抛出这张表:
    对上表做几点说明:
    ①每月工资有5000的扣除额,应纳税所得额=税前工资(扣除了五险一金之后)-5000
    ②计算纳税额,先找到你适用的级数,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举个栗子:假设小明每月税前工资4500,减去免税额5000,应税所得1000,纳税额=1000*3%=30。
    看到这里,知道你每月工资的纳税额是怎么算出来的了吧?可以回去对着工资条默默验算一下哟~
    那么年终奖在纳税上又是怎么规定的呢?
    年终奖怎么发最划算?
    年终奖有些公司给的特别多,那岂不是要扣很多税?别慌,年终奖是按照12个月平摊的之后来确定税率级别的。举例说,小明(还是刚刚那位)有3W块钱的年终奖,她的纳税级别是上表中的4级么?NO!~~这3W摊到12个月相当于每月2500。所以小明年终奖的税率是2级而不是4级哈(差不少呢),对应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分别是10%和105元。所以小明这3W年终奖,应纳税=30000*10%-105=2895。
    这种情况下,小明全年收入=4500*12+30000=84,000元,总共纳税=30*12+2895=3255元。
    换种方案:如果小明每月工资5500元,年终奖18000,全年收入5500*12+18000=84,000元,税前总收入不变。那么纳税情况呢?
    先看每月5500元工资:减去5000免税额,2000应税所得,对应2级,纳税额=2000*10%-105=95;
    年终奖18,000分摊到12个月是1500元,对应1级,纳税额=18000*3%=540;
    全年纳税额=95*12+540=1680元。
    上面这一堆总结成表或许更清晰:
    细心的同学可能发现了,算出④只是为了确定年终奖使用哪一档的税率,并不直接用来计算年终奖纳税额)
    同样收入,在每月工资和年终奖之间进行不同的分配,最后纳税额居然差这么多!为虾米??玄机就藏在年终奖对应的税率级别上。第一种情况下年终奖对应2级税率10%,而第二种情况下年终奖对应1级税率3%,税一下子少了很多有木有!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2 19: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