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脑梗塞的人符合看守所羁押
释义
    刑事诉讼法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辩护人有权申请取保候审。法定代理人包括父母、养父母、监护人和负有保护责任的机关、团体的代表。近亲属指夫妻、父母、子女、兄弟姐妹。辩护人在三个阶段都可提出取保候审申请,并要求决定机关在三日内作出决定。
    法律分析
    取保候审的申请主体,对于取保候审的申请主体即申请取保候审的主体资格问题,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五条明文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者辩护人有权申请变更强制措施。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收到申请后,应当在三日以内作出决定;不同意变更强制措施的,应当告知申请人,并说明不同意的理由。这是一项授权性规定,也是一项排他性规定,这一规定即将申请取保候审的主体资格授予给了已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本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以及辩护人。“法定代理人”就是指依法代理被代理人从事某种行为的人。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六条的规定,法定代理人是指被代理人的父母、养父母、监护人和负有保护责任的机关、团体的代表;“近亲属”则是指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姊妹。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赋予了辩护人在刑事案件的三个阶段(侦查阶段、审查起诉阶段、审判阶段)都可以以辩护人的名义提起取保候审的申请,并要求取保候审决定机关在三日内做出决定,如果不同意变更,应该告知申请人不同意的理由。
    拓展延伸
    脑梗塞患者的监护问题:医疗保障与人权平衡
    脑梗塞患者的监护问题涉及到医疗保障与人权平衡的重要议题。在考虑监护措施时,我们必须兼顾患者的身体健康和基本人权。脑梗塞患者的特殊状况需要专业的医疗保障,包括定期监测和治疗,以确保他们的康复和生命安全。然而,将患者羁押在看守所也涉及到对其人权的限制。因此,我们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既保障患者的医疗需求,又尊重其人权。这可以通过建立专门的监护机制,结合医疗专家和法律专家的意见,制定详细的监护方案来实现。这样一来,我们可以确保脑梗塞患者得到必要的医疗照顾,同时尊重他们的人权,实现医疗保障与人权平衡的目标。
    结语
    在取保候审的申请主体方面,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者辩护人都有权申请变更强制措施。这一规定明确了申请取保候审的主体资格,为已被羁押的相关人员提供了合法途径。在脑梗塞患者的监护问题上,我们需要平衡医疗保障和人权的考量。通过建立专门的监护机制,综合医疗和法律专家的意见,制定详细的监护方案,可以保障患者的医疗需求,同时尊重他们的人权,实现医疗保障与人权平衡的目标。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六章 强制措施 第六十八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决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应当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2020修订):第五章 对重新犯罪的预防 第五十二条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对于无固定住所、无法提供保证人的未成年人适用取保候审的,应当指定合适成年人作为保证人,必要时可以安排取保候审的未成年人接受社会观护。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四、质证:第六十五条 人民法院应当在询问前责令当事人签署保证书并宣读保证书的内容。
    保证书应当载明保证据实陈述,绝无隐瞒、歪曲、增减,如有虚假陈述应当接受处罚等内容。当事人应当在保证书上签名、捺印。
    当事人有正当理由不能宣读保证书的,由书记员宣读并进行说明。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29 21:06:55